第803章 新政

作品:挽明从萨尔浒开始|作者:梦吴越|分类:历史|更新:2023-04-28 14:37:45|字数:4804字

在过去的十六年时间里,穿越者在辽东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概括而言,是辽东特色的极圈主义。

辽东的极圈主义,与传统的极圈主义相比,有着明显的分别。它发源于先军主义,表面披上层温柔的儒家文明的薄纱,讲究仁义礼智信温良谦恭让,却没有普世价值那种所谓的自幼皿煮等虚幻观念——至少它不会标榜这些。

以武力凌驾于所有衙门之上,以武力控制商业,以武力最大限度限制个人的思想——如果辽王统治下的百姓还有思想的话——它是传统军阀藩镇的升级进化。

在辽东,在过去的十五六年时间里,所有人都受到了极大的身心压榨,为了保持这种压榨,穿越者给人们制定了各项目标。从击败努尔哈赤到消灭皇太极,从瓦解明廷在辽东的统治到征服控制辽西,从亩产小麦一百五十斤到五百一十斤,从每年挖煤五十万斤到五百万斤,从火炮数量三百门到三万门·····

类似这样的数字游戏还有很多。

实际上,极圈主义的秘密之一就是不断编织各种数字数据,编织数字数据的前提是掌控舆论,这一点训导官森悌完成得很出色。

通俗些说,辽王率领辽东,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小赢、中赢、大赢——虽然事实大致如此。

然而,那些底层农户、商户的生存质量呢,在过去的十五年中,他们过得好吗?

答桉恐怕会让人大失所望。

不好,而且很不好。

由于大量资源(粮食、布匹、皮草)被军队占用,辽民的处境,实际上与明廷统治下,与努尔哈赤统治下,相差无几。

当然,和明清统治相比,区别也并非完全没有。

至少在训导官们的不断宣讲中,辽民坚信,自己现在终于可以吃饱穿暖——全拜辽王所赐——冬天能有一把乌拉草,能有老婆孩子热炕头,而那些关内老铁们呢,那些倒霉蛋还生活在缙绅压迫、胥吏鱼肉的水深火热中·····

说穿越者穷兵黩武也好,说愚弄百姓也罢,所有的皇图霸业金戈铁马(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都是由白山黑水累累白骨、民脂民膏搭建起来的。

齐孟深知刘招孙身上蕴含的悲剧。

他对极圈主义嗤之以鼻,作为成长在永和时代的文明人,齐孟对极圈制度有着发自内心的厌恶。

然而,悲剧的核心是,人们看着自己变为自己讨厌的样子,却无能为力。

母宁说穿越者选择了极圈主义,不如说极圈主义控制了穿越者。

强烈的危机感催化军事技术的进步,技术进步影响到商业、教育的发展,所有的一切最后反哺到武力,形成了一种闭环。

齐孟无数次想要打破这个梦魔,结果只是徒劳。

毕竟在辽东四面皆敌,想要活下去,就得付出代价。

任何制度或是体系的建立发展,不是穿越者拍脑袋瓜的决定,而需要深厚的环境土壤。

在晚明辽东这个修罗场,极圈主义拥有最佳的生存土壤,只要穿越者有那么亿点点野心,有那么亿点点超越时代的黑科技,有这些滋润,极圈主义的种子便可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入关之前,齐孟发现,自己的处境,和那个修仙而死的刘招孙并无二致,早已身不由己。

穿越者被这架狂飙突进的战车,绑架了。

~~~~~

摧毁科举制,成为入关后亟待解决的第一件大事。

科举始于隋,兴于唐,于宋、元之际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然而,随着极圈主义在北方的推行,科举考试渐渐被明启朝廷废弃。

早在明启元年九月,康应乾便奏请开设同文馆,从科举考试出身的官员中招收学生,学习辽王语录。

这一提议遭到了朝中清流的坚决反对,御史王盛藻上奏,称大明开国两百年,从未听说要以藩王为圣贤,翰林院李清源也站出来反对,表示科考乃是本朝立国之根本,当年太祖皇帝曾下诏,“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勿得与官”,不可儿戏。

齐孟表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让大家充分发表政论。

于是辽东势力和关内势力激烈交锋,就科举制改革吵得沸沸扬扬。

辽东官僚要维护极圈主义的纯粹性。

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很简单,如果不能解决问题,那就解决人。

于是,王盛藻、李清源等十多名大臣,遭受弹劾,“妄议新政,居心叵测”

辽王虽欲赦免其罪,然而舆论汹汹,最后只得下令将其逮拿下狱,于京师闹市当众斩首。

明启元年十一月,明启帝颁布《科考方略》(又名《明科考方略》),提出兴建幽云大学,翰林院编修陈子壮率先指出“民智不开之故,皆以八股试士为之”,请求尽快废除科考。

一众辽东官僚也四处奔走,纷纷上奏要求废除科考。

明启二年一月初七,明启帝宣布,自明启三年春闱起,新开设经济特科,以“志虑忠纯、规模闳远、学问淹通、洞达中外时务”为选录标准,考试内容须脱离过往的“之乎者也”,要求切中时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挽明从萨尔浒开始》,方便以后阅读挽明从萨尔浒开始第803章 新政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挽明从萨尔浒开始第803章 新政并对挽明从萨尔浒开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