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炼丹之法

作品:大明抄书人|作者:王者者者|分类:仙侠|更新:2021-10-27 00:43:54|字数:4254字

自在果。

喻品:太极之在,真正自在。

方休的内相修行已经圆满,这道果既然凝结,下一步便可以将道果沉入上气海天门,开始炼丹,也就是金丹修行。

方休原本以为,金丹修行应当远比筑基与内相更艰难。

但等他借不动明王与五色净琉璃的心智加持,连下几天苦功夫,将《大罗伏龙真经》的金丹经文参悟之后,却意外发现。

金丹经文,反而比前两篇章都要简单。

老山监讲解过炼丹之法,配合金丹经文,方休很快便发现,这金丹修行,竟也十分轻巧。

尤其对他来说,格外轻巧。

他也终于明白,为何老山监与陈都讲在给听经弟子讲解经文时,从来只讲筑基、内相两篇。

是因为从金丹开始,《大罗伏龙真经》、《煮海经》、《青德经》,乃至各门各派的修行方法,都大同小异,甚至可以直接借用。

道果入天门,炼出丹坯这一步,只要道果凝结便可轻易完成。

倒也不能说轻易,毕竟道果已经千难万难。

道果凝结,丹坯自然便不难。

炼出丹坯之后,要将丹坯落入丹田,再以法脉真气在丹坯上点出丹窍。这一步倒是有些难度——与凝聚气海一般,难在真气积累。

这是个水磨工夫。

气海都无多少人能凝聚,遑论要求更为严苛的丹窍?

但方休最不缺的便是真气。

他随手抄书就有法币到账,又有天魔无相,能将任何法币转化做天魔真气,几乎不打折扣。

换言之。

丹窍这一步对方休来说,不比气海难过多少。

点出丹窍,自然便会催生丹相。

而最后一步,丹相合一,成就金丹,对常人来说也是个难题。

真气质地不同,丹窍与丹相便不同。

性质完全迥异的真气、丹相,若想将它们合为一体,当然是殊为不易。

尤其是——金丹无悔!

这说法有两个来历。

一是金丹之后,道果无悔。

炼丹自道果开始,金丹炼成之后,便再不可更改道果。

若真个道心有移,道果动摇……

轻则金丹崩碎,境界倒退。

重则金丹反噬,直接身死道消!

二是金丹之后,内相无悔。

内相是指法脉与上下两处气海。

气海自然没有什么说头,谁都是天门、丹田两处。

法脉却千差万别。

而丹相合一之后,金丹之中便只有这几种丹相由来的法脉真气。

故而一些道门传人,往往会在炼出丹坯之后,多寻几条法脉勾连,为的是来日能有更多手段。

正是这个缘由,世间才会有《火鸦观真传法脉注解》,以及陆逢临行前赠予方休的几道法脉,这些单独的法脉修行之法。

想来也是这个缘由,才导致各门各派的炼丹之法都差异不大。

无论哪个门派的弟子,到炼成金丹时,都有乱七八糟各种法脉。大家情形都相似,炼丹之法自然便会相似。

而这就是丹相合一的难处。

出自同一门道法的不同法脉,如《大罗伏龙真经》的伏龙、泼天、换海三道法脉,虽然勾连的窍穴不同,但真气性质尚有互通之处,勉强能够将丹相合一。

要是乱七八糟各种法脉,乱七八糟各种丹相。

这可怎么合一?

也不是非得乱七八糟。

只是法脉积蓄有限,《大罗伏龙真经》三条法脉,《煮海经》五条法脉,每门道法的法脉都不同,唯一一个相同点是——足够凝聚气海。

丹窍的要求,却比气海高的多。

不多勾连几条法脉,根本积累不够真气。

而这个难题……

方休直接跳过。

《天魔策》只有一条法脉。

天魔法脉勾连人身三百六十五个窍穴,能积蓄的真气远比寻常法脉更多。

一条法脉。

便只用点出一个丹窍。

也就只有一个丹相。

不用合一都是一。

啧。

别说对天地法理的解法不同。

即便是道解与魔解能完全共存,单凭这天魔法脉,道门也得恨死魔门——嫉恨的恨。

不过这也是工夫花在前头。

天魔法脉必须沾染三百六十五个窍穴,方休前前后后搜罗的法脉有数十条之多,在勾连法脉上耗费的心血,远甚于寻常道门弟子。

丹相是后话不提。

方休结成自在果后,隔天便将丹坯炼出。

以他的种种便利,点出丹窍这一步,也至少要抄个几年书,才能有足够积累。

这已是旁人难以企及的进境。

急不来的事,就慢慢抄吧。

时间匆匆过去月余。

方休打开五识的消息,没几天便传遍燕京。

他一个道门传人,却在六度八识的修行上更进一步,自然要有些指指点点的非议。

可传授方休佛学的乃是悟真大师,正儿八经执佛门牛耳的白马寺高僧,立时便止下不少议论。

连东兴山那两座金国庙别传,虽与白马寺有些不合,也不会怀疑悟真大师的眼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抄书人》,方便以后阅读大明抄书人第三十章 炼丹之法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抄书人第三十章 炼丹之法并对大明抄书人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