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7章 装甲兵突袭

作品:亮剑之老子是孔捷|作者:白担心|分类:军事|更新:2023-02-27 10:49:33|字数:8942字

“最起码机枪得有吧,那五零小炮六零迫击炮也得有,枪榴弹得有,最好还是那种可以连发的枪榴弹发射器,最好还能配上一两把冲锋枪。

另外,再有一些半自动的加兰德步枪,那就差不多了!”

最后还是孔捷黑着脸问了一句:“那我问你,咱们一个班有多少人呢?”

连长愣了愣,掰了掰手指头回答道:“一般情况下是12人左右。”

孔捷道:“统共就12人,一挺机枪,就算是再少,你也得配个机枪手、副射手,还有弹药手吧?

一门小炮,装填手和炮手得有,你最少也得配上两个人吧?

另外,负责枪榴弹的你得有射手和弹药手,拿着冲锋枪的,总不能再背个步枪吧?

就这么算下来,战斗一旦打响,一个班可能就一两个步枪手,其他的不是火炮就是机枪。

咱一支队就算是家大业大,那也不能这么玩呀,迟早得给玩崩了。

我说你小子咋不建议,干脆一个班12个人,一人抱着一挺机关枪突突得了!”

当时的讨论带点玩笑的意味。

但是那位连长对于增强火力的倾向,基本上可以代表全体八路军将士们的心思。

当然,具体的作战部队的火力配置问题,那是非常有讲究的,要多种武器配合协同作战,而不是单一的武器来纯粹的提升火力。

真以为一个班抱着12挺轻机枪,战斗力一下子就升上去了?

多的不说,小鬼子带着制弹筒往死角处一猫,紧接着几轮炮弹砸下来,一个班12位战士外加12挺轻机枪,要不了一时片刻就得全部报销。

所以基础的作战班,常规的作战性能是绝对不可荒废的。

了不起到一个排或者一个连的时候,可以组建一支火力班,来承担整个排或者整个连的火力不足问题。

这种协同作战,多武器、多兵种配合作战,才是王道。

此时……

驻蒙军的小鬼子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这支经过特别的火力改造之后的八路军部队的强悍。

班排级的交锋之中,小鬼子几乎是全程被火力压制。

这些铁三角的八路军的打法,那是相当的简单粗暴,

近则枪榴弹招呼,远则机枪加半自动的步枪,再远一些则是直接用小炮或者迫击炮狂轰。

几番交锋下来,在大后方指挥作战的鬼子连队长川谷一郎,被唬的眼皮子直跳。

川谷倒是还有杀手锏,那是他11联队配属的一支炮兵中队,有十几门火炮,包括一些九二式步兵炮,还有四一式山炮。

战斗打到这一步,对于驻蒙军的小鬼子们来说,已经颇有些煎熬。

原本对付八路军部队,他们这些联队编制的作战部队,虽然会携带一些步兵炮和山炮。

但是一直以来,使用这些较大口径火炮的机会并不算多。

一来是八路军部队一向装备落后,弹药稀缺,仅仅是日军的中队、小队级别的作战单位,利用的一些掷弹筒,就能轻而易举的将八路军部队击溃。

杀猪焉用宰牛刀。

也就压根用不上后置的炮兵部队。

二来,八路军擅长游击作战,利用大山作为遮掩,所处的位置一直飘忽不定。

而鬼子后置的炮兵部队,那些步兵炮和山炮其实非常适合打的是阵地战或者是攻城战一类。

如果真的拿这些较大口径的火炮,对着那些在山林间快速移动的八路军的小股部队炮轰的话。

颇有些拿大炮打蚊子的意思,纯粹是浪费炮弹,还不一定能有什么效果。

奈何战斗打到这一步,在基层的作战单位上,八路军完全取得了炮火优势。

即便是拿大炮打蚊子,日军也只能这么打。

只能以步兵炮和山炮来争取炮火优势,扭转战局。

直到……

大概黄昏时分。

再有不到30分钟,天色就会彻底黑定。

这鬼子的炮兵中队所运输的步兵炮和四一式山炮,由于炮身的笨重,本身的运输其实是很有些麻烦的。

往往是由运输汽车作为运输工具,将这些拆卸的火炮运输到指定位置之后。

再由士兵迅速的将这些原本拆卸运输的炮火,卸下汽车之后重新组装,构筑火炮阵地。

十几门火炮在并不算宽敞的山道上排了三四排。

一排排上三五门的火炮。

步兵炮和山炮由于性能的不同,摆放的位置一前一后,各有分工。

百十号小鬼子正在迅速的忙碌着。

首先选定炮击位置之后,立刻将拆卸运输过来的火炮,进行重新的组装。

就在鬼子炮兵们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

呼啦——

原本山道两侧的一片死寂,被这声音突兀的打破。

紧接着随着那正在忙碌的一些鬼子炮兵停下手头动作,驻足远望,就见那一两百米外的山坡上的树枝灌木,倾刻间被压倒了一片。

还不待小鬼子们意识到究竟发生了什么。

紧接着则是响起的一片喊杀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亮剑之老子是孔捷》,方便以后阅读亮剑之老子是孔捷第957章 装甲兵突袭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亮剑之老子是孔捷第957章 装甲兵突袭并对亮剑之老子是孔捷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