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从容

作品:我要做太孙|作者:我要做皇帝|分类:穿越|更新:2022-01-08 07:50:02|字数:4446字

如果一排人齐射突火枪,那么很大的可能会把元军整体阵型打乱。

不少反抗军就靠这个武器给元军带来了不少的损失。

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当时的元军对这个武器也是非常的好奇。

在南宋灭亡之后,元军就缴获了一些突火枪送到了大都去研究。

当时,忽必烈也对这种突火枪十分感兴趣,就让朝廷的工坊去研究这类装备如何用到实战之中。

因为直到目前为止,突火枪的作用就恐吓马匹,造成牲畜的混乱。

至于所造成的杀伤力,那就全凭蒙了!

聊胜于无罢了!

后来元朝宫廷的工坊,结合南宋的这种火器,开发出一种火铳。

之所以叫火铳,是因为火铳是由金属制成的,而南宋的突火枪没有金属制成的,所以之前只能称之为火器。

不过现在仍然有不少人习惯的叫火枪,毕竟火铳是突火枪的改进。

因此怎么叫倒是无妨的

元朝宫廷的工坊通过把火铳的主体换成了金属主体,这样可以增加耐久度,射击不容易伤到自己。

并且一些工匠很聪明,他们看懂了火器喷发的压强是关系到精度和射程远近的关键。

因此在研究火药方面,耗费了极长的时间进行实验,最终设计出适合元朝火铳的火药。

朱元璋却看到了这种武器的优越性,火铳虽然在作战中实效不如弓箭,但是火铳的齐射喷发可以产生密集杀伤。

能够成功抵挡敌人的进攻速度。

所以朱元璋就各种购买和缴获元军的火铳,然后让手下改进这种火铳。

当时在和元军火铳对战时候,元军的火铳一排齐射后,另一排慢慢悠悠地顶上来齐射。

而朱元璋直接两排一起上,下面蹲一排,上面站一排,两排齐射,然后完成后,下一组两排齐射又上来了。

借着射击速度的加快,因此在战争上取得了非常巨大的优势!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很重视武器的发展,就加大力度对火铳的研究,发明了洪武火铳。

这种火铳大概分为三类,第一种就是普通单人火铳,一个人就可以操作射击。

第二种就是装载在舰船和城楼的火铳,也就是碗口炮或者小火炮。

第三种就是巨型的大火铳,就连弹药都发明成球状,这种大火炮成为了明朝最大的杀伤武器,被称为洪武大炮。

瞿能在这里早就有了准备,毕竟事关殿下的安危,他不能不谨慎。

因此储存起来的弹丸非常之多,为的就是能够节省人力,以留下足够的人力,保障朱允熥的安全。

所以根本就不用等叛军一拥而上,连绵不断的火炮就开始发射,狠狠的砸在叛军中间!

把他们炸的人仰马翻,死伤惨重!

因此在头一次的攻击中,敌军根本就没有来到城下,甚至火铳手都没有机会开枪,城外的叛军就已经死伤了很多人,而被迫暂时撤退了。

朱允熥坐在城中的宅院里面,耳朵里面听着炮火的声响,悠然自得的品着茶水。

这里的茶叶当然不如宫里面的,可朱允熥根本就不在乎。

喝的乃是一种心情,是一种意境!

他也没有主动上城头上激励士卒。

现在才刚刚开始打仗,还不到时候呢!

况且自己又不是一个普通的士卒,能去干什么?

真要到了城头上他们也会更加的紧张,只会影响士卒的发挥。

不管怎么说,在他们的眼中自己都是身份尊贵之人。

既然有这样一种的身份,就不能够时时刻刻显露在城头,否则那样只会让自己掉价!

自己只要在合适的时机出现,激励士气就行了,不过那往往是到了关键时候,士卒们难以坚守的时候才有的举动。

真要一开始就在他们旁边激励,时间久了,就起不到激励的效果了!

当然了若是生死存亡之际,身为主帅在城头上浴血拼杀,身先士卒,也是一种激励。

不过真要到那时候,城头上也就存留不了多少士卒了,那自己也太失败了!

朱允熥看了一眼在自己身边保护的瞿陶,问道:“你跟着你父亲打仗多少年了?”

瞿陶也没有丝毫的紧张,毕竟他经过的战争此朱允熥多多了。

行礼回答说道:“启禀殿下,我十五岁就跟着父亲学习打仗,今年是第六年了。”

朱允熥点点头笑道:“这么说你今年都二十一岁了?成家了吗?是哪家的姑娘?”

瞿陶脸上一红,害羞的说道:“回禀殿下,属下……还没有成亲……”

朱允熥有些意外的说道:“哦,怎么二十一岁了还没有成亲?”

瞿陶红着脸说道:“这些年都跟着父亲打仗了,很少回家,军营里面都是粗人,也就没怎么提起。”

朱允熥点点头,问道:“等这次平叛结束,我给你说门亲事,这事就包在我身上了,你是喜欢文官家知书达理的姑娘,还是喜欢武将家里身手彪悍的?”

瞿陶看着这个比自己小了好几岁的殿下,突然觉得他好像自己的父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要做太孙》,方便以后阅读我要做太孙第101章 从容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要做太孙第101章 从容并对我要做太孙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