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野火烧不尽

作品:大晋风骨|作者:共赏清歌|分类:女生|更新:2022-01-08 20:36:06|字数:4508字

“放火……烧自己?”

饶是姜恒和许冲一生经历过大风大浪,可此时依然被他的奇思异想惊得呆滞了。

这思路,完全跟不上节奏好吧,难道他们都老啦?

明知他敢提出来,就一定有着自己的理由,可无论如何他们也想不通,到底是怎么回事。

“芦苇荡最忌讳的就是火攻,虽说如今是六月,草色青葱,难以形成大火,可一旦烧起来,还是很难全身而退的吧?”

姜恒碍着面子,可许冲跟祖逍关系匪浅,没什么忌讳,自然是有话就直说了。

“火攻是假,不过是声东击西之计,用来掩人耳目罢了。”

姜恒、许冲二人都是老将了,这点道理怎会不明白,可问题的关键在于,到底如何掩人耳目,而又不会引火烧身呢。

“这几日,我细观天象,两日后午时必有短时大风,到时候可加以利用。”

二人闻言皆大吃一惊,这话听着太玄乎了,完全不敢相信,可祖逍却说得一本正经,丝毫也没有开玩笑的意思。

“想不到慎行居然能掐会算,真是当世奇才呀。”

姜恒忍不住啧啧称奇,魏晋时期的人都很迷信,往往越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越觉得高深莫测。

关键祖逍语气笃定,甚至连时间都指定了,由不得人不相信。

于是二人又详细地询问了他的计划,头碰头商量了一下,以此为基础补充了许多细节。

不过,这次姜恒留了个心眼,并未与刘元和吴勋透漏,毕竟此事到底如何,还有待验证,他们都是老狐狸了,不会把赌注压在一个碗里。

祖逍早已画好了皮筏艇的设计图,又亲自指挥制作,说穿了,就是后世黄河上流行了几百年的羊皮筏子。

这东西的制作十分简单,用牛皮或者羊皮缝制成皮囊,然后吹气扎紧,绑在木架子下面,利用其良好的浮力渡河。

中国古代利用皮革渡河由来已久,但最早只是一个单独的皮囊,吹气后绑在身上,直到唐代才出现正式的牛皮筏子。

而着名的兰州羊皮筏子,最早有文字记载是北宋末年,也就是说,这个后世黄河上的主要横渡工具,此时还没有出现。

宋代早期也是用的牛皮筏子,因为充气必须用人力,所以才衍生出了“吹牛皮”的口语。

北方牛羊皮革比较多,姜恒手里还有一批存货,再临时宰了些充数,差不多也可以制作几十个皮筏子了。

不过,许冲等人对皮筏子的性能还是有所怀疑,趁着夜色在水泽中试了试,结果一个个都大呼过瘾。

“真是神了,浮力特别好,划起来太轻松了,比木船好使多了。”

许冲激动地拍了拍祖逍的肩,“少主真是天纵奇才,这样的点子也能想出来,那以后出入大河,再也不用担心船只不够用了,哈哈哈……”

虽然他们生长在黄河岸边,但毕竟没有专业的造船技术,所以手上的船只大多数都是普通渔船。

这在风大浪急的黄河上,十分危险,而且船只携带不便,目标太大也不利于隐藏,一旦被敌军搜走,就彻底断了后路。

可兽皮筏子却不同,平时可以放掉气卷起来,木架子也能拆散搬运,要用的时候再临时组装,简直不要太方便。

他甚至已经想到以后,可以凭借此利器与张楚的大军周旋。

有了这批临时赶制的皮筏子,运输能力又大大增加了,一次可以安排五六百人同时渡河。

利用羊皮筏子运输军队,在后世有许多案例,最有名的还是近代四八年秋,解*放军用牛、羊皮筏在永靖尕脑渡口抢渡黄河,进军青海。

当时征集了五百名筏子客,用了整整五天的时间,将三万名将士顺利地运送到对岸,打破敌军封锁,取得了最终胜利。

可现在他们却没这么多皮筏子,哪怕按六百人一次计算,一万五千人,也需要往返二十五次之多,这还是没有任何意外的情况下。

也就说,要想全部渡河成功,至少需要两天时间,正常情况下,张楚不可能会给他们这个机会。

两天后,一大早起来便艳阳高照,沉闷的天空中甚至连一丝云彩也见不到。

原本对祖逍还比较信任的许冲,心里也忍不住打起鼓来,这怎么看也不像是个要吹大风的天气吧。

祖逍却淡定地让他准备火折子,以及一些引火的干柴草,眼见着时近中午,依旧烈日当空。

许冲犹豫片刻,还是对祖逍道:“少主,这万一要是估计错误,可就真的烧到自己营地了。

姜将军信任你,可刘元与吴勋却不会买账,到时候恐怕无法交代啊。”

祖逍微微一笑,“舅公请放心,我不会让你为难的,这场火必须放,否则大家都要困死在水泽中,一个也别想活了。”

说罢亲自点燃了手中的松脂火把,一声令下,跟随他的二三十名护卫,全都毫不犹豫地举起了熊熊燃烧的火把,一字排开引燃了柴草。

许冲稍一犹豫,眼前大火早已冲天而起,瞬间就在芦苇荡的外围形成了一道火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晋风骨》,方便以后阅读大晋风骨第91章 野火烧不尽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晋风骨第91章 野火烧不尽并对大晋风骨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