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

作品:大晋风骨|作者:共赏清歌|分类:女生|更新:2022-01-08 20:36:19|字数:4388字

对于祖逍这半年的成就,冯铁可不像祖济、桓宣那么震惊,但也不吝惜赞赏。

他的注意力,并不在情报收集和新式地图上,而是持久战的理论。

“少郎君这个持久战的说法,可有什么出处?”

冯铁久经风雨,这套战略绝不是个从未经历战争的少年人可以想出来的,哪怕他再天才。

祖逍早已料到会遭遇各种质疑,于是便将之前黄石老人梦中传授兵法的事情,又复述了一遍。

“黄石老人梦中授书?”

冯铁不置可否地笑了笑,祖逍有种感觉,他的内心并不相信,这是个十分精明而又心志坚定之人。

与董昭相比,要取得他的认同,恐怕很困难,这样的人,只能用本身的能力去征服他,而不是自己的身份。

这反而更激发了祖逍的斗志,只要搞定了冯铁和韩潜,也就相当于掌握了北伐军最精锐的部队。

其余归附的大小势力人数虽然众多,但祖逍还真没放在眼里,不过是一群首鼠两端的乌合之众罢了。

声势浩大之时,他们争先恐后前来凑趣,一旦祖氏衰落,他们就会树倒猢狲散,跑得飞快不说,弄不好还会反戈一击,出卖北伐军。

这样的人,多了未必是好事情,以他如今的处境来说,只能是一群累赘。

心念一动,以后倒是可以把这些人都丢给祖约去管,这样他心理上也能平衡一些。

以祖约的能力,根本约束不住这些悍匪出身的家伙,到时候他估计会是心力交瘁,没时间跟自己使坏了。

“那么少郎君觉得,照此下去,要多少年才能收服故地?”

冯铁的语气中,有不易察觉的嘲讽,若不是祖逍善于分析别人的微表情,也根本看不出来。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能不能收服故地,何时才能收复,谁也说不准。

但我辈男儿,若不能生死以赴,前仆后继,那北地便永远也没可能收复。

不知冯叔以为如何?”

方才冯铁的话,就是个陷阱,不管祖逍说多少年,都是错的,也会让他瞧不起。

但一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便把他的话堵了回去,祖逍不打算用口舌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要让一名身经百战的将军折服,只能用不败的战绩。

在祖逖面前,冯铁也不会与他为难,寒暄了几句,祖逍便主动退下了,将书房留给了他二人。

南阳一行,只是祖逖最后的告别,同样的,第二天他们就离开前往许昌。

那里驻扎的是韩潜,祖逍出门游历的第一站就是那里,也曾经拜访过他。

当时二人相谈甚欢,但也仅此而已,与冯铁一样,要想让他心甘情愿听从自己的调遣,只能凭本事服人。

许昌之行,是最顺利的,韩潜是员猛将,可能在谋略上不如冯铁,但行军打仗却丝毫不差。

对祖逖也十分忠心,在祖逖托付大事之后,当即表示了效忠,没有丝毫的犹豫。

刚回到雍丘,鲁衡就来汇报,王羲之想见见他。

自从回到南边,他便忙着自己的事情,的确是忽略了羲之,祖逍多少有些歉意,立刻去了客栈。

“逸少打算要回家了?”

对于这个结果,祖逍丝毫也不意外,回到东晋,王羲之不可能一直留在雍丘,肯定是要回自己家的。

“是,不过我不打算去建康,先去见卫先生,把收集来的碑文交给她。”

他所说的卫先生,是自己的姨母卫夫人,东晋声名远扬的书法大家,也是王羲之的启蒙老师。

羲之自幼丧父,常年在姨母跟前长大,与卫夫人的关系亦师亦母。

卫夫人自己是书法大家,对各种名家手迹十分痴迷,王羲之此次北地之行,收集到不少的碑文拓本,自然是第一时间要和师傅分享了。

何况他游历的目的,就是为了集百家之长,融会贯通,然后创造出自己的书法风格。

现在他的沉淀已经够了,接下来,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可以让他静心研究。

卫夫人的府邸,无疑就是最合适的去处,在那里他可以远离政治的倾轧,不问世事,专心治学。

“也好,天下无不散的宴席,你我兄弟论交,也不在于这一时半会。

今夜我陪你大醉一场,明日派人护送你去江宁。”

“哈哈,吾也正有此意。”

王羲之其实是个性格洒脱之人,有文人常见的义气,但却没有酸腐之气,十分难得。

祖逍立刻让人置办了酒席,陪他把酒言欢,自从武昌相识以来,二人便相见恨晚,这半年来更是同生共死,关系莫逆。

此时分别,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相见,毕竟王羲之的是琅琊王氏的子弟,他可以不管家族的纷争,却永远斩不断宗族身份。

王氏与祖氏之间复杂难明的关系,也注定了两个少年人无法公开友谊。

临别之前,祖逍很诚恳地请求:“逸少,希望你能听弟一言,千万别碰五石散。”

所谓“五石散”,又叫五行散,主要成分是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此外还有一些辅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晋风骨》,方便以后阅读大晋风骨第116章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晋风骨第116章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并对大晋风骨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