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为什么是黄飞鸿?

作品:催泪系导演|作者:天下小黑|分类:都市|更新:2023-12-06 07:13:39|字数:8330字

一刀倾城里面有谭嗣同和王五,而同样的黄飞鸿里面就有黄飞鸿和刘永福。

一个民间英雄的诞生,必将有一个大名气的大豪杰做引,刘永福就很符合这种大豪杰。他曾在一场战争中腿部受伤,来宝芝林看病,从此跟黄飞鸿结下缘分,这也很符合历史本身。

刘永福在黄飞鸿身上所投射的,是我们历来的爱国思想。

当时,虽然华国受到列强欺凌,但如同华国有好人,外国人中,也有好人。

我希望的是用相对客观的视角去看待这个故事,这段历史。”

“比如传教士?”江冰显然是做过功课的。

李易点了点头道:“不错,传教士!”

“要在一部短短的电影中体现西方思想,传教士无疑是最有效的。这名传教士,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那就是他会成为左右黄飞鸿传统观念的人。

当然,乱世之下,有人为国出力,也有人趁机发国难财。

比如电影里面的沙河帮,他们是乱世中‘窝里横’的代表。

可以说某种程度上,比起作恶的外国人,这些“窝里横”的汉奸,更令人不齿和唾弃,可是每逢乱世,国家遭难的时候,这类人总是层出不穷。沙河帮就是这类人的代表,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从电影方面来说,这个类型的人,也非常适合反派的势力。

而有人捣乱,就得有人镇压。

所以镇压民团的官府和官员提督大人就应时而生,他们有劣根,下手也狠,这为后期的官民对垒做了铺垫。

说完国内的“坏人”,这个时代既然有人在国内发国难财,就有人发外国人的财。

沙河帮是一方面,还记得在台上演讲的国人吗?

他就是典型的贩卖同胞的掮客,我记得看资料的时候,看到过那时候,很多从国外回来的人毒害同胞,说海的那一边,有一座金山,遍地是金子。掮客的加入,将河山破碎下的故事更为真实饱满。”

“那么戏班子呢?为什么选择了戏班子?”江冰又问道。

“我们知道,戏曲的兴盛,也是由明清开始,当时遍地是梨园。一个梨园班子,作为当时主流娱乐文化的象征,也是想要以此来烘托出时人面对国破山河时,仍醉心于靡靡之音的悲凉。

在这样的乱世里,还有一种角色不可缺少,那就是落拓江湖的卖艺人。不同于梨园班子,江湖卖艺人其实代表着另外一类型的人。

因此我塑造了严振东,一名武林高手。在枪炮等杀伤性武器闯入华国后,这类人不仅吃不上饭,也丧失了原则和尊严。

而且严振东这类人也同样的和黄飞鸿这类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样的都是身手不凡,但是为什么严振东和黄飞鸿却最终走向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

这也是我想要通过电影来探讨的问题,严振东和黄飞鸿,最大的不同在于,严振东赖以生存的能力就是武艺,而黄飞鸿不是!

他的武艺,并非用来谋生的手段,宝芝林本身也不是武馆,而是医馆。

当然,一部成熟的电影,爱情往往是不可缺少的。

历史上的十三姨叫莫桂兰,是个粤东本土人。

但是电影肯定要进行艺术加工,所以思来想去,最终把她塑造成一个留洋回国的人,并且是黄飞鸿的远房亲戚,以此代表现代女性的爱情主张,并能更好与东方的黄飞鸿产生矛盾冲突。

十三姨这个角色,很关键,传教士是“外人”,他可以带给黄飞鸿在传统观念上的冲击,但是却很难时时刻刻地循序渐进地影响着黄飞鸿。

黄飞鸿是个守旧的人,这样的人想要让他改变,从抗拒到逐渐接受,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而无疑十三姨这个身边人,无时无刻有意无意地影响,才更加的有效!

其实影片里面有很多条线,或许是因为我想展现的东西太多了吧,所以第一部可能在剧情方面会有一定的瑕疵,在电影里面有家国大义,有中西冲突,有黑帮当道,有官民火并,有国人颓靡,有靡靡之音,有残害国民的掮客,有列强与清廷拉锯,有传教士带来的正义,有落拓江湖的悲情,有动人爱情,还有“男儿当自强”的发聩声音……

这些想要糅合到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里面,真的挺难的。”

“那么黄飞鸿的性格和电影的动作设计呢?你又是怎么想到的?

电影里面的打斗场面和过去的风格有很大的不同,同时黄飞鸿的性格,也有别于传统的黄飞鸿的形象,你是怎么想到的?”江冰又问道。

“首先,我们都知道,黄飞鸿是医武双修,是一代宗师,这一点是不能变的,那么一代宗师是什么样子的?

于老爷子你应该知道吧?

他也算是宗师级别的人物了,可是他平时的性格,并不像很多电影里面展现出来的那样,仿佛一代宗师就一定要不苟言笑,就一定要是严肃的。相反他平时很幽默,还有点皮。

而我们大多数时候见到的一代宗师印象都是,年纪比较大,是老前辈的那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催泪系导演》,方便以后阅读催泪系导演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为什么是黄飞鸿?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催泪系导演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为什么是黄飞鸿?并对催泪系导演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