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那一部“无冕之王”

作品:催泪系导演|作者:天下小黑|分类:都市|更新:2024-01-11 21:36:31|字数:8198字

不过,这个事情倒是让李易记忆起来一部电影。

越狱可以说的确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题材。

而李易记忆起来的这部电影,可以说在记忆当中的另外一个世界,那绝对堪称是“无冕之王”!

那部电影倒是和这个案件有那么一点点相似的地方,当然,也仅仅只是一点相似。

不过,那部电影,的确很厉害,在记忆当中,可以说是公认的影史数一数二的牛片。

甚至多年以后,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好莱坞的电影评论平台,都是排在第一位的。

而有趣的是,这部电影,也是一部改编作品,只不过是改编自小说。

更有意思的是,这部“无冕之王”之所以是无冕之王,是因为,这部电影在当年,在奖项上,可以说是极其悲情的一部影片,或许也正因为如此,才让这部电影的获得了更多的同情分。

越狱无疑是电影的一个非常好的题材,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越狱中包含着冲突和矛盾,想想看,狱警和囚徒之间的冲突,囚徒之间微妙的矛盾,而冲突和矛盾往往又是一部电影之所以成为好电影的重要元素。

而李易记忆起来的这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可以说又是越狱题材之中的当之无愧的第一。

当然,这部电影的成就不仅仅于此,可是偏偏这部电影,在记忆当中,票房却并没有什么太亮眼的表现。

有人说,这部电影不适合大银幕放映,而适合独自在家观看。

的确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但是经典就是经典,不管有再多的人说,人们把这部电影捧得太高了,但是至少那也是多数人捧起来的。

事实上,任何一部电影,只要排在前列,那么就必定会有人觉得,电影没那么好。

可是多年过去了,依然屹立不倒,依然还在那个位置,本身就足够说明问题了。

数据有时候会骗人,但是时间却真的不会骗人。

李易在脑海里仔细地观看了好几遍这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毫无疑问是一部好片子,没有动作,没有特技,甚至没有美人,却依然能深深打动观众,并且历经十几年而魅力不减。它靠什么吸引人们?

有人说是因为它反映出了“人性之韧”。确实,用一把小榔头,近20年的时间,在人身控制极为严格的法西斯式监狱,挖出了一条逃生的小隧道(或许叫敲凿出了一条小隧道更合适,那个榔头实在太小了)。这难道不是体现了人的韧劲吗?

其实这部电影的确在大银幕上,观影效果不会那么好,因为,影片色调大部分时间阴暗、冷峻、压抑,只有在影片片尾却开始越来越明快鲜艳,最后更是碧海、蓝天,沙滩上两位相处19年的老友重逢,画面上的鲜艳明快的颜色仿佛都要从银幕上喷射而出。

可是正因为如此,才让这样的电影,真的不太适合在大银幕上放映。

因为没有人喜欢看这样压抑的电影。

或许你会说结局很鲜艳,可是人们观影在乎的更多的却是过程啊!

记忆里那个世界的《华盛顿邮报》的一条影评让李易很是认同。

““一条漫长的自由之路、一次灵魂深处的洗涤、一部不朽的励志经典......”

《肖申克的救赎》带来的是恒久不变的真挚友情、百折不挠的灵魂铸炼和生生不息的命运之火。在监狱里,当生命的过程只能以时间为刻度的时候,任何高涨的热情都只能无可奈何地向失望举起双手,宿命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只有内心清澈的人才能看清人生的荒谬。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才可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剧中的男主角冷静的心态、不屈的斗志、足智多谋的设计、锲而不舍的精神非常令人感动。这部电影最能打动人心之处,便是自始至终都能给予人们希望。”

当然,《肖申克的救赎》肯定也不是什么完美的影片,其实电影也同样的存在一些BUG之类的。

不过,李易却不由地从这部电影联想想起武侠小说里那些隐匿深山,修炼内功的人。

不论是否原来是高手,只有心智坚毅,德武兼备,才能最终练成最好的武功。

如同这部电影里面,肖申克墙外的日子里,安迪是个正直的商界精英却感情木讷,面对爱人的背叛他愤怒也彷徨。高墙之内,他经历过折磨和绝望,却始终不曾放弃内心的希望,坚强而内敛。行动而不张扬,步步为营最终拯救了自己。肖申克困住他的人,却也让他完成了自我教育和修炼。重压之下,绝地反弹。他的强大救赎之路让人屏息以待,祝祷成功。同时也会让人忘了影片那些逻辑缺失与强拉的巧合。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电影,放在现在的话,放在这个世界的话,会不会有所不同?

李易也无法保证,因为他不打算做太多的修改,本身原版就已经足够好了,他不认为自己修改之后能超越,这样的电影其实也完全不需要超越,只需要复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催泪系导演》,方便以后阅读催泪系导演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那一部“无冕之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催泪系导演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那一部“无冕之王”并对催泪系导演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