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商贾的时代

作品: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作者:寂寞剑客|分类:历史|更新:2022-11-10 12:06:27|字数:6138字

“所以,为了大明江山永固计,朕决定以举国之力发展工商实业。”

“在座的各位都是大明各行各业的魁首翘楚,所以朕想听一听你们的意见,你们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想得到什么样的帮扶?”

“缺人!”崇祯话音刚落,詹仰之就率先说道。

“圣上,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人,兵工厂招不到足够的工匠。”

限制大明兵工厂产能的最大因素就是缺乏工匠,比如制铳,卷管、钻孔、抛光以及校正等诸多工序,必须熟练工才能胜任。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yeguoyuedu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用学徒,加工出来的铳管质量堪忧。

崇祯道:“大明兵工厂不是原来就有不少的匠户?”

“不够。”詹仰之摇头说,“匠户的数量虽然不少,但是堪用的工匠不多,除非朝廷能下文废弃匠籍,让匠户自由迁徙,才能招到更多的工匠。”

“对对,废弃匠籍,让匠户自由迁徙。”少数商贾跟着点头。

但是大多数商贾却用吃惊的眼神看着詹仰之几个,心说你们不会疯了吧?

朝廷的国策大政又岂是我等商贾可以妄加评议的?这下圣上该雷霆震怒。

然而,预期中的雷霆震怒并没有出现,崇祯反而是点点头说:“匠户制度已经严重制约了实业的发展壮大,关于这个朕已经跟内阁提过了。”

“不出意外的话,匠籍制度很快就会被正式废除。”

“不光是匠籍制度,军籍制度以及乐籍制度等也会一并废除。”

顿了顿,崇祯又道:“今后但凡是我大明子民,皆可自由迁徙,地方官员乡绅及宗族不得以任何理由加以阻拦。”

人员的自由流动是工商业发展的前提。

要不然,农民都被束缚在一亩三分地,出个远门还需要找里长开路引,工商业怎么可能强大得起来?

听到这,彝伦堂内的气氛顿时变热烈。

很显然,包括康百万在内,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会听到这样一个好消息。

崇祯又问道:“工匠的难题已经解决了,除了这个,还有其他的困难吗?”

“有,本钱。”话音才刚落,一个商贾便抢着说道,“圣上,本钱太难筹措,这严重影响到了作坊的扩大。”

“你是许国许翁吧?”崇祯笑着问道,“从事造纸及印书业?”

“回圣上,正是。”许国闻言慌忙起身,“皇明时报也是在小老的作坊印的,小老完全是以成本价印刷,没有赚一分银子。”

“欸,这就不行。”崇祯一摆手说道,“生意归生意,该赚的银子还是得赚,不要因为皇明时报的身份,就不敢赚他银子,这不对。”

“是是是。”许国连连拱手道,“赚赚赚,必须得赚。”

崇祯知道许国只是嘴上说说,真赚是肯定不敢真赚的,不过他也不想管这些。

身为皇帝,哪里可能管得过来这么多具体事务?他只能是抓大方向、大政策。

当下崇祯又问道:“许翁,你刚才说筹措不到足够的本钱,所以限制了造纸坊以及印书坊的扩大,是这样吗?”

“是。”许国连连点头道,“现在各种书籍根本不愁卖,许多书生都是因为书籍价格太贵才买不起,要是价格能够下来,无论印刷多少本都能卖掉,然后印刷的数量一多,平摊到每本书的成本也就小了,书籍的价格也就会更低。”

这其实就是小作坊经营和规模化经营之间的最大区别。

小作坊经营,拼成本是永远不可能拼过规模化经营的。

而大明朝此时的各行各业,全部处在小作坊经营阶段。

即便纺织业,江南各府动辄几万张织机,但那也不是集中在一起的大型工厂,而是分散在上万个家庭中的家庭小作坊。

三大织造局的织机一样分散在千家万户。

所以,此时的大明根本没有规模化经营。

但是像许国这样的商贾已经意识到规模化经营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但是生产规模的扩大是需要下大成本的,仅仅依靠小作坊的积累,几代人都未必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喜欢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请大家收藏:(www.xtyxsw.org)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方便以后阅读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第325章 商贾的时代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第325章 商贾的时代并对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