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朕的苦恼,薛安又怎能知道

作品:盛唐憨王|作者:风和风筝|分类:历史|更新:2022-09-29 23:42:59|字数:4180字

“薛大人,这高高的建筑,是做什么用的?”

关键时刻,还是王德懂李世民的心。

“哦哦!”

薛安反应过来,道:“这是茅房!”

“茅房建这么高做什么?这种腌臜之处,应当藏在角落里,荒僻处,建造这么高,有违礼制!”王德道。

“我也不想建这么高啊,还浪费了我好多钱!”

薛安叹了口气,顺着台阶走了上去。

这台阶很宽,足以五人并排。

薛安打开了茅房的门,明亮的陶瓷马桶,夺人眼球。

李世民也好奇地走了过来。

“为何这里要摆一瓷器?”王德更好奇了。

“这是马桶!当你想要如厕了,只要来这里坐下,就能解决,完事了,在后面轻轻一摁。”

薛安丢了纸团进去,摁了一下抽水键,流水声袭来。

旋转的流水,把纸团冲走。

“这样一来,就不会看到任何黄汤,也不用担心溅到了屁股!”

李世民终于忍不住开口训斥。

“你有一肚子才学,居然用来发明这种东西?”

他的拳头,更硬了。

有智慧,去发明能够强大大唐国力的东西不好吗?

“这东西可不简单!”

薛安感觉有大危险降临,赶紧解释。

“黄汤之物,可都是种田的好肥料,把东西抽走,统一发酵一个月,生产出来的黄汤,可以让土地肥力更强!”

“此举,不过是为了收集黄汤罢了!”

李世民不想讨论这种腌臜的话题,怒气填胸难耐,猛地拂袖下了台阶。

薛安耸耸肩,跟了上来。

只是走到一半,李世民发现了不对劲。

他踢了一脚地上的台阶,发现这东西硬的和石头一样。

“这是何物,为何浑然一体?”李世民心情有些暴躁,懒得等王德去问了。

“哦,这是水泥!”

薛安指着远处墙角的水泥粉和黄沙,说道:“那两种东西加水混合,等上两天,彻底干燥之后,就会坚硬如同岩石。”

李世民走向水泥粉,心中好奇:“这是何处开采的?”

“不是开采的,是烧制的。”

薛安眼睛一转,道:“陛下,这可是好东西啊!”

“说!”

薛安打开门,指着远处乡间土路,道:“陛下,臣先问一些问题。”

“如南方到北方,就以扬州为例,传递消息,快马加鞭,需要多久?”

“八百里加急,也要八九日。”

薛安点头,道:“若是正常的传递书信,二十天乃至一个月的时间,都要消耗的。”

“除此之外,还有运输粮食。”

李世民点头,道:“运输粮食,需要用到辎重车,速度赶不上一人骑马那么快,若是天气好,一个月的时间,或许足够,要是遭遇风雨,则要更多的时间。”

“对!”

薛安一拍手,道:“这个道理,适用于长安通往的其他任何一个城市!”

“究其原因,是什么?”

李世民沉默。

王德试探性问道:“道阻且长?”

薛安点头:“对,就是这两个原因。”

道阻,是指路面凹凸不平,马匹速度、车辆的速度,都提不起来。

尤其是下雨天,路况泥泞,速度更受影响。

长,自然是包括官道的弯曲折拐,导致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赶路。

李世民隐隐猜到薛安要说什么了。

薛安道:“陛下,你说,让全天下,铺上平整的石砖路,实在是劳民伤财。

可要是铺上水泥路,不仅路面平坦,还不怕崎岖与泥泞。

大唐运输辎重,消息传递的效率,将提升百倍,千倍!”

李世民畅想到水泥路铺满天下的情形,心情激动了刹那,旋即被他的理智泼了冷水。

“这东西,是要烧制的,对吧?”李世民问道。

“没错。”

“哪怕不用开山采石,挖土、伐木,这些难道不要钱和人力?人力的损耗,难道不要大量粮食?”

李世民摇了摇头,否认了薛安的想法。

“可以让世家去修路!”薛安道。

李世民想了想,觉得这个计划也不行。

南方大灾,不知道多少人饿死,世家手里存着几十万石的粮食,都发霉发臭了,也不愿意拿去赈灾。

让他们花钱去修路,怎么可能!

“薛安,你对这天下局势,了解太浅。朕知道你有一颗爱民之心,朕很欣慰,但有些事,朕希望你去多品、多体悟!”李世民叹气摇头。

薛安不再多言。

哪怕是皇帝,也没那么多自由,薛安再次觉得,还是当个富家翁舒服。

“朕自己逛逛,你退下吧!”

“是!”薛安老实离开。

李世民离开了院子,走在乡间土路上。

“薛安的提议,让朕很是心动啊!”李世民感慨道。

不是他不想要,是他无能为力。

王德低着头,轻声道:“路,总是要步步求索。”

李世民心中无奈,看来王德也想不到什么好的办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盛唐憨王》,方便以后阅读盛唐憨王第七十九章 朕的苦恼,薛安又怎能知道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盛唐憨王第七十九章 朕的苦恼,薛安又怎能知道并对盛唐憨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