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身在江湖

作品:大唐奴牙郎|作者:夜尽长|分类:历史|更新:2022-10-02 22:50:11|字数:4292字

酒宴少了元载,倒显得清静了不少。

周钧、邵昶和柳载三人,一边喝着酒,一边说着大唐的风土人情,颇有一番乐趣。

后来,三人索性连饮妓也辞了,自斟自饮。

周钧听柳载说道,后者本是衢州司马,因看不惯官场种种,便弃官去了武宁山隐居。

因为素有贤才,又名声在外,还是被朝廷召拜为监察御史,叫了回来。

柳载说道:“入这长安之前,某曾想过,这京畿之地,圣人治下,诸事当是规受循导,却不想与那衢州,并无二异。”

邵昶听见这话,连忙劝道:“夷旷慎言。”

柳载吃下一杯酒,摇头说道:“某已向朝廷请了外放,等出了这长安,过个数月半载,说不定又要入那山林之中做个野夫。”

邵昶闻言,也只是叹了一声:“夷旷不乐检局,脱身世外,吾等也是羡慕得紧。”

柳载看了邵昶一眼,没有说话。

周钧想起前世今生,一阵感慨,抿了一口酒说道:“人自入了浊世,便如鱼入江湖。”

“吾年少之时,总想着如何弄潮争流,建功立业,在一番沉浮之后,才明白一事。”

“欲寰清先借势,欲完人先度己。”

柳载听见这一句,身体一震。

一番沉思之后,柳载朝周钧问道:“倘若不与世争,不与他顾,超然物外,可否远离江湖?”

周钧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摇头道:“难。”

柳载:“为何?”

周钧:“某尝闻一言,有人之处,自成江湖。”

柳载在口中小声重复道:“有人之处,自成江湖?”

又思索了许久,柳载再问道:“倘若某孑然一身,独居深山,不与他人交往,可否远离江湖?”

周钧依旧摇头:“依旧是难。”

柳载一脸的不解。

周钧说道:“适才某说了,有人之处,自成江湖。这『人』字,不仅说着他人,也说着你自己。”

柳载更是疑惑。

周钧:“人有三我,本能之欲当为本我,思源处世当为自我,道德教化当为超我。”

此言一出,柳载和邵昶如同听天书一般,云里雾里。

柳载朝周钧拱手道:“衡才可否详解?”

周钧努力回忆着警校时期的犯罪心理学课程,里面有一堂课,专门说的是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理论。

本我是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自我是经外部世界影响而形成的知觉和判断系统,超我则是文明社会所带来的的道德要求和行为标准。

每个人在思考事情和做出决定的时候,无时不刻都是人格三我之间的冲突和斗争。

所以,有人之处,自成江湖。

这句话不仅被用来形容广义上恩怨情仇的江湖,也会被拿来形容一个人的内心中,那个狭义上的自我斗争和自我批判的江湖。

不过,这套理论,对现代人解释起来很简单,对于唐朝人而言,却非常难以理解。

周钧想了一会儿,决定尝试着用举例子来解释一番。

“炎炎夏日,有旅人自远方来,口渴难耐。”

“见那田中,瓜果沉甸,便想摘来解渴。”

柳载说道:“不告而拿,即为窃,非君子所为。”

周钧点头道:“那人也是这般想的,便绕着那瓜田走了一圈,却没发现主人。如此这般,他该如何是好?”

柳载犹豫道:“可否等等?说不定农主稍后便至。”

周钧摊手说道:“但那人快要渴死了。”

柳载思考了好一会儿,才说道:“可先食,解燃眉之急,再留铜钱,充作瓜资。”

周钧拍手说道:“这便是了。”

“口渴难耐、欲食瓜果这便是本我;犹豫不决、不愿偷盗便是超我;而思虑再三、先食后贾便是自我。”

柳载和邵昶听了,恍然大悟,击股称妙。

片刻后,柳载问道:“先前某问,倘若孑然一身,独居深山,不与他人交往,可离江湖?”

“衡才说难,与这『三我』之说,又有何关系?”

周钧说道:“倘若一人,素有贤才,又刚正不阿,得了官身后,见不惯那官场的种种,天天想着是否应该隐居山林,不问世事。”

邵昶听见这话,笑出声来。

周钧言语中的这人,分明就是在说柳载。

周钧:“不愿涉身污浊,不愿与小人虚与委蛇,只愿每日无忧无虑,畅然于山水之间,这是人与生俱来的向往,即是本我。”

“得了官身,上报朝堂之赏识,下不负百姓之期望,忍辱负重,砥砺前行,这便是超我。”

“辞官避世,还是治世寰清,二者之间,孰轻孰重,抉择难断,这便是自我。”

“倘若选了本我,否了超我。多年以后,再从山林中走出,发现这外面早就变了模样。”

“江河山岳被那外敌侵辱,荒野市井尽是尸骨累累。一问之下,才得知,当年一走了之,在那之后不久,奸佞小人得了势,这才有了国破民丧。”

“到了那个时候,你还能对当初的决定丝毫不悔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唐奴牙郎》,方便以后阅读大唐奴牙郎第102章 身在江湖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奴牙郎第102章 身在江湖并对大唐奴牙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