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任命

作品:大唐奴牙郎|作者:夜尽长|分类:历史|更新:2023-06-05 08:04:01|字数:4374字

周钧心无旁骛,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专心致志陪着妻儿,对外面发生的一切,并没有过多的关心。

直到有一日,周逍满月,宫中有人来告,说是圣人携贵妃,几日后会来公主府上。

起初听到这个消息,周钧还有些意外。

唐玄宗时期,大唐公主诞子,宫中大多的做法,都是派下一份贺礼,倘若关系稍好一些,还会送来一份圣旨,象征性的说些吉祥话,勉励一二。看书溂

但是,孩子满月,皇帝亲自上门跑到公主府中,探视外孙,史书中却从未有过。

听闻陛下和贵妃要来,灞川别苑忙碌了起来,开始为了迎接圣驾做着准备。

到了宫中队伍抵达的那一天,周钧带着尹玉,后者又抱着周逍,等在大门前。

待仪仗到了大门前,周钧瞧见李隆基和杨玉环下了马车,又走向自己,便稽首在地,呼道万岁。

李隆基快步上前,用双手扶起周钧,口中又直言平身。

周钧站起身,看向李隆基,后者的脸上虽是微笑,但却有着掩不住的疲惫。

而且,周钧隐约察觉,皇帝不同以往,对自己未免有些太热情了。

入了公主府,杨玉环见周逍活泼亲人,爱不释手,尹玉母子陪着她去了后厢的庭院。

而李隆基则领着周钧,在高力士的陪同下,入了偏厅。

李隆基坐在上座,周钧得了准,入了下座。

李隆基看向周钧,笑着说道:“周二郎数年前不过一奴牙郎,如今做了驸马,又有了妻儿,可算是功成身就。”

周钧拱手道:“钧幸得陛下垂青,这才有了今日的身份,皇恩浩荡,铭记在心。”

李隆基点点头,似乎很满意周钧的回答,又说道:“说起来,周二郎不过才二十出头,年少有为,意气风发,如果只是满意当下的生活,一味安逸,未免有些屈才。”

周钧一愣,李隆基说出这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李隆基向高力士招了招手,后者取出两份奏疏,拿给了周钧。

周钧在征得李隆基的同意之后,打开了奏疏,细细看了一遍。

两份奏疏分别来自敦煌郡和安西都护府。

敦煌郡的奏疏,其中说道,吐蕃三千骑军攻下军镇之后,沙州彻底失去了龙勒山这处隘口要所,吐蕃大军从南部陆续开拔而来,屯兵于甘泉水一带,与豆卢军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三危、苍烽、新乡、常乐等地,时有动乱发生,局势并不乐观。

安西都护府的那份奏疏,高仙芝由于怛罗斯之败,被勒令返回长安,上疏者乃是副使封常清。其中说道,石国被灭一事,引起昭武九姓反弹,九姓之国纷纷倒向大食。再加上怛罗斯之败,安西诸国在粟特人的推波助澜之下,或多或少都表达了对大唐的不满,有些小国甚至私底下开始勾连大食。

李隆基见周钧看完奏疏,先是叹了一声,接着说道:“正月里的上元节,朕向周二郎询问局势,你分析了三地之乱……现如今,却都是一一验证了。”

周钧拱手说道:“陛下,北庭暂且不提,沙州有吐蕃犯边,安西又有大食侵犯,沙州和安西之乱,眼下已经隐隐有连动之势,倘若其中一地的局势败坏到不可收拾,另外一地怕是也无法向好。”李隆基点头道:“不错,更关键的是,大唐税赋的来源——大碛商路,就位于这二地之中……当下,需得寻一位能臣,破吐蕃、退大食,尽快稳住沙州和安西的局面,保住大碛商路这条大唐的商业要道。”

听见皇帝说出『能臣』一词,周钧心中一颤,稳住情绪,向李隆基提议道:“高仙芝如何?”

李隆基想都没想,直接否定道:“败军之将,又如何能担起重任?”

周钧又提议:“河西节度使安思顺如何?”

李隆基:“安思顺本就出身昭武九姓,处置沙州、安西之乱,难免束手束脚,不妥。”

周钧又提议了几个人。

李隆基不是嫌弃文官不懂军事,就会嫌弃武官不知经营。

到头来,周钧也不再提议,只是问道:“不知陛下心中可有人选?”

李隆基笑道:“处置沙州、安西之乱,朕心中的最佳人选,就是周二郎你啊。”

周钧闻言,先是松了一口气。

他本来就打算向李隆基主动请缨,借着处理大碛商路的事务,去往陇右安排退路。

如今倒好,皇帝主动给了台阶,令自己去处置沙州、安西之乱,这倒省下了不少功夫。

但回念一想,周钧倒也是能够理解李隆基的做法。

处理沙州和安西乱局的人,必须同时拥有军事、政治、商业和外交的经验。

周钧带过兵打过仗,任职过凉州刺史,经营过大碛商路,还出使过回纥。

说起来,朝中有相似能力的人,大多都已经无法擅动岗位,剩余的官员,还真没有哪个人,拥有这般丰富的经验。

周钧先是装出面露难色的模样,接着又说道:“臣乃是驸马,循照仪制,怕是不适合出任外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唐奴牙郎》,方便以后阅读大唐奴牙郎第397章 任命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奴牙郎第397章 任命并对大唐奴牙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