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兼任二职

作品:大唐奴牙郎|作者:夜尽长|分类:历史|更新:2023-07-12 23:20:23|字数:4516字

天宝十四载,五月初。

龟兹镇,安西都护府。

坐在偏厅之中,周钧拿起案台上的密信,再次看了一遍。

密信上的字迹娟秀,出自长安花琼楼的解琴之手,其中这般写道:

“天宝十三载,五月。安禄山上疏,为部下求封赏。陛下准奏,下旨封安禄山部下为将军者五百余人,中郎将者二千余人。”

“天宝十四载,正月。安禄山使副将边寿平入奏,请以蕃将四十一人代汉将,陛下准之。”

“三月,陛下命礼部侍郎宣慰河北。天使到范阳后,二十余天才得见安禄山,但禄山不修人臣之礼,反以上主自居。”

“四月,杨国忠为了求得安禄山反状,命京兆尹围其长安宅第,捕禄山门客数百,送往御史台狱,严刑逼供,再密杀之。”

周钧放下密信,摸着下巴,自言自语道:“时间、人物、细节虽有不同,但历史的大方向仍然没有改变……照这般看,安史之乱怕是无法避免。”

就在这时,门外有卫士来报,说是封副使求见。

周钧先是收好了密信,接着出言,让封副使入门。

封常清走进来之后,以下属的身份躬身行礼,口中又称了一声都护。

周钧先是让封常清坐下说话,接着半开玩笑的对后者说道:“如今你也是都护了,你我二人算是平级,以后莫要那般行礼了。”

封常清苦笑,又说道:“我侥幸胜了大勃律之战,朝廷循功发来迁令,让我代程千里为北庭节度使。常清今日来,就是为了与都护商议此事。”

周钧有些奇怪:“商议?”

封常清拱手说道:“常清甘愿留在龟兹,不愿去北庭。”

周钧一愣,接着问道:“为何?”

封常清:“常清在安西职事多年,熟悉本地的风土人情,去往它处恐水土不服。此外,大批流民进入安西,安西四镇都在拓建,民房、划保、户籍等等事务,错综复杂,牵涉甚广,倘若常清现在委于他人,恐无人能够妥善处理。”

周钧听完封常清的话,开口问道:“留在安西,你只能做得副使,如果去了北庭,别人就要称你为一声都护,即便如此,你还是不想去?”

封常清站起身说道:“都护,常清自小便在安西胡城长大,至今四十余年,先为小吏,后又跟随夫蒙灵察、高仙芝和您三位都护。这么些年下来,常清道一声肺腑之言,只有周二郎来了之后,安西才算真正有了改变……与其让我去北庭做节度使,我更愿意留在都护身边,效绵薄之力。”

周钧看着封常清好一会儿,语带双关的说道:“作为安西节度使,我行事不与常人一般,偶尔或有反常之举,做我的副手怕是要吃尽苦头。这样的话,你也愿意留下?”

封常清:“观都护行事,常有难解深意,常清起初不理解,时间久了,见得多了,才能悟出其中的苦心。常清信任都护,犹胜信任自己。”

周钧微微一笑,说道:“我会向朝廷上疏,挽留你为安西都护府的副使。”

封常清闻言大喜,连忙向周钧稽首拜道:“谢都护!”

周钧继续说道:“但我也希望你兼任北庭节度使。”

封常清愣在原地,面露不解。

周钧:“焉耆镇离金满城不过数日的路程,倘若想要处理公务,骑马来回便是。兼任二职,不会造成太多的麻烦。”

虽然不明白周钧为何一定要自己兼任北庭节度使,但封常清还是应了下来。

说完了人事安排,周钧向封常清问道:“这些日子以来,迁入安西的流民怎么样了?”

封常清:“从前年开始,到今年三月,自关中、河东、河南等地,迁入安西的流民,已有四万余人。而且,迁来人口还在加速增长。而安西四镇的本地人口,加在一起只有二十来万。一下子多出了这么些人,给四镇带来的压力都是巨大。”

周钧:“流民的住所和劳作,如何安排?”

封常清:“都护先前在龟兹镇中大兴土木,盖了许多连檐小楼,能够容纳数万居民,如今流民涌入,正好可以用来安排住所。”

“至于劳作,都护下令,官府出粮出钱,雇佣流民作为劳役,砍伐树木烧成炭薪,采石固土铺设官道,开凿水渠用来引流,再开辟荒土作为良田,这些都已经安排了下去。此举虽然能为流民提供营生,但都护府中的粮钱消耗极快,恐无法长久。”

周钧:“安西四镇,都要加盖民居和院落,往后迁来安西的人,只会更多。至于劳作,我接下来会筛选出不同职业的流民,因地制宜,开办安西官营,用来贴补都护府的支出。”

封常清点头,继续说道:“还有两件事情。”

周钧:“何事?”

封常清:“第一件事,都护早先从大食救回近万名俘虏,由于安西军的编制已满,如何安排成了麻烦……我提议择优录用,其余人全部遣散。”

周钧:“不妥。这些唐军俘虏都是忠诚之士,就地遣散恐失军心,理应全部重返军伍才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唐奴牙郎》,方便以后阅读大唐奴牙郎第475章 兼任二职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奴牙郎第475章 兼任二职并对大唐奴牙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