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忌惮

作品:大唐奴牙郎|作者:夜尽长|分类:历史|更新:2023-07-12 23:20:29|字数:4504字

长安,灞川戏院。

舞台上的戏角挥袖唱道:“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戏院阁台上的杨玉环,卧在折床上,听到这里,思绪万千,口中不由跟着念了。

周逍从尹玉的怀中挣脱,又来到杨玉环的身旁,口中咿咿呀呀说着抱抱。

杨玉环这才回过神来,抱起周逍,向尹玉低声问道:“台上这些词儿,都是来自周二郎给你的诗集,我让梨园做了改编,你听着如何?”

尹玉皱眉说道:“词倒是好词,但这戏角唱来,总觉得失了几分韵味。”

杨玉环:“倘若觉得戏角不好,你那府上,不是有位才绝长安的寒霄居士么?让她写下工尺谱,再唱来听听便是。”

尹玉:“玉环娘子说的可是宋若娥?她不成的。”

杨玉环奇道:“她如何不成?”

尹玉:“自从二郎离开长安,那宋若娥就如同失了魂一般,每日里都在写些相思之诗,整个人茶饭不思,都快要魔怔了。”

杨玉环先是好笑,接着陷入沉默,过了许久,才向尹玉问道:“在你看来,那周二郎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尹玉一愣,问道:“二郎是什么样的人?”

杨玉环微微颔首。

尹玉思虑了好一会儿,才答道:“他是世间少见的男子。”

杨玉环:“少见?说的可是才学,还是聪慧?”

尹玉摇头道:“二郎才智过人,而且每每总有奇思妙想,让人惊叹不止。但这些都不是最要紧的……”

杨玉环前倾身体,问道:“那什么才是要紧的?”

尹玉:“二郎的身上,有着一些与其他人不同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实实在在能够感受到。”

杨玉环:“此言何意?”

尹玉:“具体我也说不上来,只能说一说平日里的所见……二郎待人谦逊,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平民走卒,他都是视同一般……”

杨玉环:“这也不算是少见,京畿多有名士,善待百姓,以宽和闻名。”

尹玉:“名士施善,或因礼教,或因名声。二郎宽下,却是一视同仁,心性使然。我在灞川中住了多年,见过了形形色色的许多人。那些久居灞川的百姓,提起本地的那些名士,虽然也受了恩惠,但大多只是夸一句善人。二郎虽然多年未回长安,但百姓只要提起他,言谈之间,却视其为家人一般。”

杨玉环闻言,颇感意外。

尹玉:“与二郎在一起,起初尚不察觉,只道他言行有趣,是个可交之人;再与他相处,却叹他学识渊博,少年老成,文武双全;到了后来,只要待在他的身边,再听到他的声音,犹如春风化雨,心且自安,慢慢也便陷入其中。”

听到这里,杨玉环默然不语。

一出戏演完,戏台上落了幕。

周逍在杨玉环中的怀中睡了好一会儿,此时也醒了过来。

时近正午,尹玉本想邀贵妃去公主府上做客,后者推脱身子疲乏,婉拒了邀请。

临行前,杨玉环半开玩笑半是认真的向周逍问道,愿不愿意和自己回宫,后者闻言连忙拽住母亲,拼命的摇头。

杨玉环见状,面上露笑,心中却是苦涩。

出了戏院,杨玉环坐在马车中,回到灞川北街的杨家宅院,还没下马车,就听见车外人声吵杂。

有内侍来报,说是右相携了杨家的几位亲眷,一起来拜访贵妃。

杨玉环心中疑惑,在宫婢的搀扶下,出了马车,瞧见杨家一众亲属,都等在院中。

带着满腹疑问,杨玉环走入院中,杨家众人纷纷见礼。

杨国忠上前一步,皱眉问道:“娘娘为何不在兴庆宫?”

杨玉环听见这话,心中不悦,开口说道:“宫中乏闷,我来灞川踏青,有何不对?”

见气氛不对,杨家三姐连忙打了圆场:“族兄也是担忧娘娘,故而态度生硬了一些。”

杨国忠定了定神,又向杨玉环温声劝道:“近日里朝中多事,陛下操劳,贵妃娘娘理应多陪陪圣人。”

杨玉环闻言,环视了一圈杨家亲属,沉声说道:“我不过才出来了三日,你们就这般不待见?”

杨家三姐心中焦急,决定不再绕圈,直接对杨玉环说道:“娘娘,陛下去了骊山。”

杨玉环一愣,随即说道:“我临走前,三郎明明与我说,他要处理政务,脱不开身。”

杨家三姐压低声音又说道:“梅妃也一起去了。”

杨玉环睁大眼睛,如遭雷击。

杨国忠见状,沉声说道:“我已经备好了马车,娘娘只要一声令下……”

杨玉环面色数变,起初是愤怒,接着是忿怨,最后陷入了无尽的哀伤。

她一言不发的转过身,拖着沉重的步子,径自向着后厢行去。

杨国忠见状大急,想要上前规劝。

杨家三姐一把拉住了他,轻轻摇了摇头。

杨国忠:“为何拦我?贵妃是否得宠,关乎到杨家上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唐奴牙郎》,方便以后阅读大唐奴牙郎第482章 忌惮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奴牙郎第482章 忌惮并对大唐奴牙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