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作品:我竟然是白骨精|作者:我乃女王大人|分类:其他|更新:2019-09-25 01:22:54|字数:9234字

的确,唐代社会风尚还带动了唐诗的繁荣,崇尚诗歌的高雅社会风尚也是唐诗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唐人从君王大臣到平民庶士普遍喜欢诗歌,社会特别崇拜诗人。

诗歌广泛应用于科学考试,用于社会生活各个广方面,因为唐人普遍喜爱诗歌,人生在世,各有偏爱。

的确,有人爱钱财,有人爱吃穿,有的爱美色,有的爱江山,唐人最奇怪,普遍爱诗篇。

从后妃宫娥到王公大臣,从青楼歌女到一般平民,从家庭妇女到和尚道人,从土匪强盗到九五至尊,三教九流皆爱诗歌,男女老少皆有斯文。

大家只要翻阅一下全唐诗目录就知此言不虚,全唐诗收录五万余首诗歌,但这只是唐诗的一小部分,其余皆失传了。

正如韩愈所言“流落人间者,泰山一毫芒”。

唐代人口最盛时有五千万,相当今天一个大省的人数,但传世的知名诗人就有二千三百多人,可见唐诗普及之广泛。

唐代历届皇帝大多爱诗,像是唐太宗李世民虽在马上取天下,但不乏文采,现存诗近百首。

还有武则天不但自己能诗,还经常带领群臣开赛诗会,多由才女上官婉儿评判发奖。

在一次宴游龙门,声明诗先成者得锦袍,左史东方虬诗成先得锦袍,宋之问紧接着献诗,武则天看后以为此诗最佳,又把锦袍从东方虬手中夺回奖给了宋之问,一时传为佳话。

以及杨玉环得宠,梅妃失宠,玄宗派人送去一斛珍珠。

梅妃谢绝并赋诗一首:“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后来梅妃死于安史之乱,玄宗晚年思念深切,让人画像并赋诗一首:“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

由此可见,唐代帝王后妃不但爱诗,而且写诗的水平不低。

唐代的知识分子及官员全会作诗,因科举考试要作诗,所以知识分子都能写诗,官员是科举出身,当然会诗。

包括当时儿童在启蒙教育时就学作诗,因而出现许多“神童“诗人.“初唐四杰“,李白,杜甫,自居易,王维等名家均在少年时就有诗名。

如刘宴因是“神童“诗人,十岁就被朝廷任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职。

在天宝十年九月,玄宗在兴庆宫勤政楼前设宴,招待百姓名界代表,并有各种文艺节目演出。

其中有位杂技艺人王大娘,她头顶一丈八尺长竹竿,竿上吊座木山,木山上还有小儿往来歌唱,王大娘顶着竹竿跳舞伴唱。

玄宗看了很高兴,让刘宴赋诗,这十岁的小诗人吟道:“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说到绮罗偏有力,犹自嫌轻更着人。“

十岁孩子即兴作出这么好的诗,足见唐人诗才.。

而且在当时连太监也会作诗,如高力士的赋荠菜诗平易浅显,但很有诗意。

宫女在深宫寂寞,便在树叶上题诗,放在御沟流到外面,有人拾到,后来还因此与放出的宫女喜结良缘。

就连农民起义领袖也会作诗,黄巢的菊花诗是有名的佳篇,唐代的士卒也有会作诗的,葛雅儿在军中,长官同他会不会作诗?回答会作,军官当场让他给妻子写首诗,他立刻写出:“握笔题诗易,荷戈征戍难.贯从鸳被暖,怯向雁门寒.瘦尽宽衣带,啼多溃枕鸾.留取青黛着,归取画眉看“。

军官又让他替妻子回一首,他接着写道:“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似嫁时衣.胡麻好种无人种,待到归时,又是超期抵不归?“

军官念其情辞恳切,状况可怜服役,立刻令其复员回家了,可见士卒尚且能诗,军官就不必说了,许多边塞诗都是他们所作。

当然,唐代一般平民百姓大多也是文盲,不能写诗,但他们却喜欢诗,其办法是听,唱,诵,吟。

有些民歌就出自他们之口,竹枝词,凉州词,杨柳枝词等都是民歌,而且,有的大诗人还模仿民歌。

像是大诗人刘禹锡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显然是民歌的记录。

包括自居易写新乐府诗力求浅显,能让百姓听懂,还经常念给老太太听,让其帮助修改,可见唐诗普及之广。

由此,唐人爱诗达到了如痴如醉,如迷如狂的程度,因而出现许多诗迷,什么诗仙,诗圣,诗佛,诗鬼,诗妖,诗囚等雅号,这都是唐代特产。

有人甚至走向极端,达到了爱诗如命的程度,相传刘希夷代悲白头翁诗中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联佳句,其舅父宋之问知道尚未公开发表,便要求外甥给他。

但刘不答应,宋便让人把刘用土袋压死了.这种“诗歌惨案“说明唐人太爱诗了,在人类文化史上绝无仅有。

此外唐代还特别崇拜诗人,由上所说,由于唐人特别喜欢诗歌,所以社会上特别尊敬诗人,而且形成了崇拜诗人的社会心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竟然是白骨精》,方便以后阅读我竟然是白骨精第五十九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竟然是白骨精第五十九章并对我竟然是白骨精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