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梦的特点

作品:我竟然是白骨精|作者:我乃女王大人|分类:其他|更新:2019-10-03 22:07:52|字数:8086字

首先,是以奇梦叙事之奇。

谓叙事之奇顾名思义便是以描写奇梦为主要内容的传奇,其叙事或为见闻也或为亲身经历。

其中的代表篇目就是白行简的《三梦记》,沈亚之的《异梦录》和作者佚名的《冥音录》了。

其中《三梦记》记叙的是发生在作者身边的三个奇梦故事。

这与其他纪梦小说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并没有着力于通过纪梦来表现作者深邃的思想内涵,只是通过单纯的叙述来体现作者开篇“人之梦,异于常者有之”的这一现象。

而三梦记中的三个故事,则更侧重于展现因情而成梦的这一特点,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

如三梦中的第二故事,是发生在作者兄长白居易和好友元稹之间的奇梦体验。

元和四年,白居易与友人共游曲江,念好友元稹应达梁州,便于慈恩佛舍的墙壁上题诗一首以为留念,诗为“春来无计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十日之后,白居易收到好友元稹书信一封,后竟附有《纪梦》诗一篇云:“梦君兄弟曲江头,也入慈恩院里游。属吏唤人排马去,觉来身在古梁州。”

而书信所属日期竟与当日白居易等人游寺题诗时间吻合。

《异梦录》则与此略同,记叙的乃是邢凤家子夜梦一古装丽人临至其前,与他谈诗论舞,颇为投机,醒时竟恍若至于梦中,却从袖口滑出的彩笺上得见梦中丽人所题之诗,令人称奇。

《冥音录》则讲述了崔氏其女久学琴而不得其要,然其早夭之小姨菃奴为古今鼓琴之绝妙者。

崔氏之女因此每至节朔便举觞酹地,哀伤哭泣,渴求仙逝小姨之魂灵能够感其诚意,传其技艺。

八年后果在梦中得见已成仙宫琴师的小姨,并传授其仙宫之曲。

因此这类以奇梦记叙奇事的纪梦小说,总结起来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穿越时间与空间,在记叙之中现实与梦境既有着千差万别的明确界限,又有着逻辑上不可能存在的内在关联。

比如在结局中,现实往往对梦境之事起到灵异的呼应作用,使人产生梦境与现实扑朔迷离的混沌感。

第二点则是事件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晰,人物时间地点都一一可考,使得这些故事的真实性得到了肯定和证实,也就从侧面告诉读者,这些事件并非虚构,皆是有证可查有源可考。

三是这类故事都存在着“事实的幻想主义”风格,所谓“事实的幻想主义”是指把非现实的观念如死亡、梦、幻影、永恒等观念做现实化处理。

具体说来,比如异梦录中,古装女子的出现和题诗本是梦中之事,并不存在于现实之中,但这个梦境本身的发生就是现实中存在的事件,而引发这个梦的主角也在清醒之后找到了梦中女子题写的诗歌。

这就从现实验证了梦的真实,也就证实了这个事件本身的荒诞奇谲。

然而对于这类故事来说,结局本身没有重要意义。

反而是中间情节发展的一波三折才是整个故事的重中之重。

体现梦境虚幻与真实现实之间的奇妙关系,才是这类小说要达到的目的。

其二是以奇梦谈情之绮。

传奇中,以传达男女之情为主题的篇目不胜枚举。

或者说,食色性也,爱情一直都是文学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是在诗歌文赋,还是乡俗俚说,都少不了以它为素材的作品。

在纪梦为主的传奇中,以此为表达主旨的传奇应该以《长恨歌传》、《离魂记》和《李章武传》为其中经典。

《长恨歌传》中,纪梦方式使得男女主人公跨越生死这一鸿沟成为了可能。

正如诗中所说,“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之后,便是遥在梦中仙境相会的场景。

这是作者通过梦境所营造出的幻象情节,而生与死在此处俨然成为了完全不存在的隔阂。

《离魂记》则讲述了倩娘夜中离魂,魂魄与王宙千里夜奔的故事。

传奇中,倩娘形魂相离,“忽闻岸上有一人行声甚速,须臾至船,问之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而读者此时并不知倩娘究竟是人是魂,显然王宙甚至倩娘自己也对此一无所知。

后倩娘与王宙相约私奔“连夜遁去,倍道兼行”,最终倩娘之魂与王宙结婚生子相伴多时,直到五年后倩娘因念家人,回到家中,两个倩娘的形与魂相见相容之后,家人和王宙这才知道倩娘为情竟可魂灵出窍,奔走千里而不自知。

后亦有元代郑光祖的杂剧剧本《倩女离魂记》以此为蓝本创作而出。

倩娘与王宙的爱情故事也在梦与魂,虚与实的难辨混淆之下,显得惊世骇俗,荡气回肠。

此类传奇中,《封陟》和《裴航》亦被后世广为流传。

《封陟》中的仙子上元夫人三求封陟而不得后封陟染疾而终,上元夫人顾念旧情为其延寿一纪,封陟为错失这段仙缘而追悔莫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竟然是白骨精》,方便以后阅读我竟然是白骨精第六十七章 梦的特点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竟然是白骨精第六十七章 梦的特点并对我竟然是白骨精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