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重重演化

作品:我竟然是白骨精|作者:我乃女王大人|分类:其他|更新:2019-11-01 23:27:28|字数:8156字

继续前文,所以说,龙女的形象来源于佛经,这一点先贤已有论述,作者菌在此无需赘言。

而众所周知,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也有神龙信仰。

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对于龙女的崇拜,而最典型的例子,就莫过于西游记里的观音菩萨身边的童男童女,一位是善财童子,也就是孙悟空他们请菩萨收服的红孩儿,而另一位,就是我们所说的小龙女了。

因为观世音菩萨是民间最主要的崇拜对象之一,因此她身边的童男童女也同样受人尊敬,所以孙悟空才对牛魔王和铁扇公主说替他儿子找了个好差事,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这个情节。

所以民间关于观世音救苦救难的传说非常丰富,关于龙女的传说也很多,这一点反映在了很多的文学作品里。

例如《搜神记》、《唐宋传奇全译》、《聊斋志异》等等。

作者菌看过很多学者关于比较汉译佛典和唐传奇龙女故事的联系和区别的文章,都很有收获。

这些文章都希望找出唐代龙女中所包含的佛经的影子或者印记,来让读者透过龙女这个小窗口了解佛教文化对中原固有文化的冲击和吸收,从而对今后的学习产生一些启发,带来一些收获。

现状的话,大家都知道,不管是佛教还是佛经,都起源于印度,而中国和印度作为两个相互毗邻的国度,它们有着较为相似的文化和传统,反映在文学方面,两国在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上也有着显而易见的联系。

然而因为彼此在地域、气候、宗教、人文等各方面的不尽相同,这些联系中自然也透露出一些差异。

不过佛教作为联结中国和印度文化宗教的典型个体,在印度佛教经文和中国佛教故事内部有着非常深刻的联系与区别。

其中龙女故事就是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部分。

和众多某一类型的故事一样,中国文学中的龙女故事也有两个体系。

这两个体系即不是完全独立也不是彻底分离的,这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系统。

这两个系统分别是书面文学中的龙女故事和民间口头文学中的龙女故事。

要知道龙女是中国民众钟爱的女性,她的故事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大家喜闻乐见的传说。

也正因为如此,学术界早已有不少着名学者致力于研究龙女故事。

他们所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龙女故事母题与类型的划分;二、龙女故事的来源;三、龙女故事所包含的文化内容。

各位前贤在这三个方面的研究中已然做出相当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代表学者主要有:季羡林、丁乃通、刘守华、阎云翔、薛克翘、张晓兰等等。

作者菌下面可以给大家回顾一下这几位大学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帮助大家简单的了解一下关于这方面的事情,如果大家不嫌弃的话,可以继续看下去。

首先是季羡林先生对龙女和龙女故事的来源问题曾经发表过自己的看法。

他说:“虽然唐代的传奇文从主要方面来说继承和发扬的仍然是六朝以来的中国固有的传统,但是印度的影响却随处可见,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龙王和龙女的故事。”

美籍学者丁乃通在其着作《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一书中,运用国际民间文艺界通行的分类方法,将几十则龙女故事分为三种类型:、感恩的龙子龙女;、乐人和龙王;、煮海宝。

其中煮海宝是丁先生较之于之前的研究而新增的一种类型。

他对这种新增龙女故事类型的主要情节进行了非常详尽的描述分析,并且列举了一些具体故事进行印证。

在刘守华的论文《中印龙女报恩故事之比较》中,他认为佛经中的龙女故事,最典型的就是《经律异相》卷四三从《僧抵律》第三十二卷中摘编的《商人驱牛以赎龙女得金奉亲》这一篇。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龙女报恩故事。

故事中的龙女由于受到了凡人的恩惠,得以保全性命,因此赠予救命恩人八饼龙金。

这八饼龙金是截断之后还会再生长出来,一生一世都用不完的宝贝。

商人用这些龙金来孝敬父母,供养家人,从此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载有本篇故事的《摩诃僧抵律》,译成于东晋义熙十四年公元年二月末。

因此研究者指出:“写龙女报恩,今所见始于此篇。因此这篇故事在中国故事史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印度的龙王龙女有着一系列非常鲜明的特征:龙是住在水里的动物,它并非独自生活,它有着自己的家属亲眷。

其龙宫富丽堂皇,珍宝遍地,每一样宝贝都是人间宝物无法比拟的。

龙族的主要职责是管理云雨,行云降雨是龙的天职。

除此之外,它们还有一项本领,就是可以幻化成为人形。

然而这种变化并不能持续太久,它们大多数时间依旧是以龙的形象示人的。

龙的地位很低,甚至比人的地位还要低,它们是因为上辈子做了坏事,因此托身龙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竟然是白骨精》,方便以后阅读我竟然是白骨精第七十三章 重重演化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竟然是白骨精第七十三章 重重演化并对我竟然是白骨精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