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想进苏家的人多了,你算老几?

作品: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作者:手抽的鸡蛋|分类:历史|更新:2024-03-21 11:57:33|字数:4254字

应天与民贷房之策一经实行,确实颇有成效。

百姓解决了住房的问题,户部拿到了政绩,且充实了国库。

而能参与其中的商人,通过钱庄也赚的盆满钵满。

就连苏谨,都在其中分了一杯羹。

没办法,谁让所需的水泥、红砖等物都出自凤阳呢?

就连施工队,大部分用的都是苏谨在凤阳的人马。

不过这些商人显然并不满足于此。

朱元璋曾明令禁止,除了苏谨和朝廷,任何私人不得经营、建造水泥厂。

但是这些商人有的是办法。

你朝廷不让我们建水泥厂?

行啊,那你朝廷总能建吧?

于是,在户部、工部牵头之下,无数个水泥厂在南京周围拔地而起。

这些商人只需要想办法参上几股,或者直接通过衙门的渠道拿货,就能‘便宜’许多。

不出几个月,苏谨的水泥厂份额慢慢开始缩小,最后甚至没几人在凤阳拿货。

苏谨自然不把这些蝇头小利看在眼里,也懒得和他们计较。

可这些人愈发得寸进尺。

他们已经将目光放在了钱庄上。

做实业,哪里有玩金融来钱快?

应天府的钱庄他们伸不上手,也不敢伸手。

可回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呢?

隶属浙江的十数个府,统统将目光放到了朱允炆的身上。

毕竟这件事,名义上可是朱允炆牵头在做,同时负有监督、管理之职。

当这些人满意的从东宫出来,不由得纷纷感叹:

“二皇孙果然有乃父之风,御下宽容,实乃明君是也!”

而朱允炆也很满意。

与民贷房之策在应天做的如火如荼,饱受好评,为自己在朝中立下了政绩,且民间颇受百姓爱戴。

尤其是经过今天之后,此策又能迅速在浙江多府推行。

朱允炆相信,不出几年,当与民贷房之策推向全国,整个大明朝的百姓都将对他感恩戴德!

孰不知,他这是给自己埋下了多大一颗雷...

而此时,苏谨在干嘛呢?

他看着眼前的隋越,将一封敕令交给了他:

“陛下洪恩,念在尔等驱逐倭寇、戴罪立功的份上,不予追究尔等之罪。”

隋越抱紧手中的敕令,他清楚自己这条命是谁救下来的,一脸感激的向苏谨跪下:

“多谢苏大人救命之恩,小的无以为报,愿为苏大人家奴,做牛做马报答洪恩!”

马三撇撇嘴:“想进苏家的人多了,你算老几?”

“马三!”

苏谨让马三闭嘴,看向隋越:

“你虽然死罪已免,但再入永宁军户却是千难万难。”

“我给你两个选择,一,带着你手下弟兄,在泉州或永宁迁为民户,好生生活;”

“这第二嘛...你们替我做一件事,做好了,或可重回军户,或者入我苏家之籍。”

“我替大人做事!”

隋越毫不犹豫:“请大人下令吧!”

“此事不急”,苏家笑笑:“你先回去与你手下弟兄商议好了,再来寻我。”

“到时我会告诉你是什么事”,苏家站起身:

“不过我有言在先,此事十分凶险,很有可能丢了性命,你最好考虑清楚,也和你手下的弟兄说清楚。”

“是,大人!”

隋越走后,马三疑惑的看着苏谨:“老爷,难道您的意思是...让隋越带人出海?”

苏谨坦然承认:“不错!”

“隋越这些人常年生活在海边,水性自然不差,况且他们比之孙威更加熟悉大海。”

“可他们毕竟是江夏侯的人,信得过吗?”

“不试试怎么知道?”

苏谨笑笑:

“第一次出海,我不准备走太远,就在南海那边溜一圈,正好以作试探。”

“可是老爷,那也是十几艘海船的货啊,若是他们起了贪心,叛逃海外...”

谁知苏谨满不在乎的摆摆手:

“这隋越是个人才,区区十几艘海货而已,若是因此能看清一个人值不值得重用,还是很值的。”

马三忍不住嘀咕:“区区?那可是十几海船的货啊,老爷你怕是忘了当年饿肚皮的时候了...”

“你说啥?”

“嗯,我说老爷英明神武,算无遗策!”

“滚犊子!”

苏谨起身伸个懒腰:“老爷我累了,先去睡了,明早记得喊我起来练剑!”

“别了吧?”

马三苦着脸:“最近这段日子喊您起床,您已经开枪崩我不下十次了...”

“哪那么多废话!”

。。。

泉州虽然也在搞与民贷房之策,但显然与应天有些不一样。

其根源在于目的不同。

苏谨解决住房,主要是为了往泉州吸纳人口,增强密集劳动力。

未来泉州海贸想要如火如荼的展开,仅靠现在的人口可远远不够。

哪怕是加上了这么多的流民。

想要吸纳人口,第一件事就要解决百姓的后顾之忧。

几千年来,房子,无疑才是重中之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方便以后阅读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第268章 想进苏家的人多了,你算老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第268章 想进苏家的人多了,你算老几?并对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