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宏观经济并不神秘

作品:投资体系|作者:梵曦|分类:其他|更新:2024-05-10 14:31:37|字数:8210字

通过上一篇《宏观经济如何分析?宏观分析数据解读》这篇内容,我们知道,判断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状况主要看经济指标:

包括CPI、PPI、M1、M2、社融规模和PMI等等,并且对这些指标的含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那怎么通过这些经济指标看目前的经济状况呢?

这是我们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这篇文章我们要通过对我国目前经济现状的宏观分析,了解对经济指标的使用,学习如何使用经济指标来快速判断经济形势,从而指导我们的投资决策。

这里判断经济形势我们用的是快速这个词,主要原因,是我们应该着重培养自己一看数据就能直接感受到经济冷暖的能力,这个对我们的投资有很大帮助的能力。

未来需要更进一步时,再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因素,也会容易得多。

并且判断经济形势主要是为投资服务,开始就深入到数据中有可能会跟我们的目标背道而驰。

一、透过CPI和PPI看我国经济现状

(一)最新CPI数据解读

先看一个新闻。

据12月9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11月同比下降0.5%,高于路透社调查的下滑0.1%预测中值,创下三年来最大降幅。

这个消息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应该是什么?

下降。

什么在下降呢?

商品价格在下降,也就是说我国的物价水平在下降。

具体数据上,以上年数据为100来算,11月份CPI的数据就是99.5,相当于比去年的物价下降了0.5%,这就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源。

这个数据表明目前我国依然处于通缩风险当中。我们在东方财富网或其他数据网站上看CPI数据,可以看到很明显的下降趋势。

当然我们说过,信用货币时代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通缩,需要当心的是经济增长乏力或衰退,这一点相信小伙伴们也感同身受。

(二)PPI数据解读

接着看PPI。

同时,即12月9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0%,环比下降0.3%。

也只有一个字:降。

同时从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来看,同比下降4.0%,环比下降0.3%。

从平均数据看,1—11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3.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6%。

23年的7-10月份PPI实际是上升的。为什么上升呢?

我们可以想一下这几个月份发生了什么。

这几个月最显着的经济数据就是——原油上涨。

正是从6月中旬开始到9月中旬为止,原油价格出现了一波逼空上涨行情。

作为大宗商品之王,原油上涨自然会带动多种基础商品上涨,反映在PPI上也自然会上涨。

之所以插了这么一段,主要是要让小伙伴在看到数据的时候,可以多想一下数据为什么会表现出这样的状态,要考虑到在全球同此凉热的状态下,我国需要承担的是全球的经济风险。

(三)CPI和PPI双降揭示的宏观经济问题

PPI和CPI同时下降,显然说明,我国的经济形势实际上并不是很乐观,通缩风险依然不减,我国今年通胀保持在3%左右的目标现在看基本上要落空了。

这大概率也是A股这个月继续延续跌势的原因。

经济数据不好,先知先觉的资金就有出逃的动力。

并且这种明显利空,在股市低迷的情况下更加有杀伤力,一般情况下,内外资借此消息大肆做空的概率很大。

很可能又会迎来一次情绪的宣泄。

市场也完美验证了这个判断。

在双12的前一天,A股率先开启打折模式,上午开盘即暴跌,上证指数一度砸到2930.42点。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数据在周六发布,多数投资者大概率已经预见到这个结果,所以上午的市场情绪并没有表现出太大恐慌,显然这个信息消化起来并不困难。直

到下午峰回路转,上证指数最终以上涨0.74%收盘,当然这是另一个剧本了。

我们知道,信用货币下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通货紧缩。

即使通缩也是暂时的,可能有人会提日本,其实日本是个特殊例子,终身雇佣制、资本海外化都是原因,这里不作展开。

至少在中国,要解决通缩的工具还有很多。

但只要出现通缩,基本上就能确定经济是有问题的, 经济有问题,想要出现牛市或者结构性大牛市就有点难。

二、M1、M2和社融数据揭示的宏观经济问题

(一)M1数据观察

首先看M1和M2这两兄弟的数据。

M1是流通中的货币,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M1下降,意味着社会上热钱减少,经济明显趋冷,市场活跃度下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投资体系》,方便以后阅读投资体系第9章 宏观经济并不神秘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投资体系第9章 宏观经济并不神秘并对投资体系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