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拜堂成亲

作品:寻唐问宋|作者:盼夏小师弟|分类:历史|更新:2020-04-24 12:19:00|字数:4868字

次日元旦佳节,福建各州都遣使者为王审邽大婚祝贺,当然也带了不少财物,正如李君所期许的,此次王审邽的婚事只是开启了融合的第一步,过几天上元佳节的篝火晚会才是重中之重,有了这两个例子,王审潮也就有法可依,不会再为这些小事劳烦。

长远来说,闽地之后还要接纳更多南下避难之人,当北人的技术与闽地相融合,产生的力量远比李君一个人孤军奋战要强上数万倍。

婚礼婚礼,黄昏之礼也,不过由于这次婚礼声势浩大,王审邽特意提前去将新娘从晋江接到了泉州,斜阳眯眼之际,王审邽骑着结彩的高头大马将新娘的花轿引进城内,满城夹道祝贺。

与其说二位新人是被满城夹道欢迎,还不如说是被障车了,所谓障车与后世新郎将新娘娶回家时,路过街巷,被街坊四邻遮拥道路,索要财物的情况差不多,只是唐代的障车流行上层社会,毕竟这一挡,动逾万计,不是平民百姓能够承受得起的。

同样,唐人对于此事也颇为愤慨,几代大臣都曾上议节制此事,说障车既亏名教,实蠢风猷,违紊礼经。皇帝们也都曾作出相应的禁令,其中最厉害的当属玄宗时期,律令严明:共犯者有荫家请准反名教例附薄,无荫人决仗六十。

然而过了千年,这种风气依旧存在,或许真有它存在的理由。

好在唐时的拜堂行礼在傍晚时分,不用太过着急,可障车之人越来越多,执事的王审知就有些急躁,他怕混乱中伤及了二哥,就要派兵前去迎接,被王审潮拉住:“今日是元旦佳节,动武容易造成流言蜚语,况且之后篝火晚会上结识的男女,也会依本次婚礼流程相结合……”

“那总不能看着二哥进不来吧?”

王审潮眺望一眼望不到头的人群,叹息道:“破财免灾吧……”

随即虞雄带着七八队兵士抬着几箱彩果铜钱,沿路散发给障车者,经过一个多时辰的破财,王审邽才领着花轿来带府门前,听嬉戏之人说,新娘的嫁妆还在城门外进不来呢,这场婚礼的盛大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接下来就是唐时有名的转席了,只见王审邽府前,侍从早就摆好了九条不同花色的毡褥,因为新娘下花轿进门不能脚着地,当新娘踏上第二条毡褥时,新娘随行的青衣侍女或者是姐妹,需要将第一条毡褥转至最后一条毡褥后,以此类推,直到正堂,形成一条五彩斑斓之路,象征传宗接代,前程似锦。

其实在这之前,还有坐鞍,就是在门前摆放一架马鞍,让新娘跨过去,或者坐一下,寓意婚后生活平平安安,只不过今日人太多,且进城时误了时辰,主香公公即张睦的老爹临时撤销了这一道,只在门前放了一把火,说是婚后日子红红火火。

唐时只有出嫁宫廷宫女时才用盖头,到了元代盖头才流行起来,所以今日新娘是用一把玉扇遮面,婷婷婀娜的身材刚踏上第一条毡褥时,人群就发出了一阵骚动。

新娘的玉扇波动间,露出额头的美人尖,真乃是螓首蛾眉,一双灵动的明眸闪动,向宾客致谢。

按规矩是要在门前临时搭建一座青庐拜堂,但是王审邽的府邸是新宅,且没有与兄弟同住,所以还是选择在高堂内拜堂,这样也免去了围观人群骚动惹事。

一切都还在王审知的控制范围内,他负责外围事宜,将新娘的舅姑从便门引进,张睦则和新娘的姐妹将一对新人领去拜猪樴和灶神。

拜完神明,二位新人又在堂前谢过证婚人后,请二十四位族长安坐两旁,王审邽的父亲早逝,如今只有古稀之年的董夫人为长者,此刻她正和黄家阿爹端坐正堂,准备接受新人礼拜。

主香公公红光满面,扬手一挥,顿时鼓瑟齐明,夹杂着喝彩之声,两位新人走进正堂,面向二十四位族长,上前一一问礼,族长们纷纷递上红包,并不时称赞,郎才女貌,佳偶天成。

这时,围观人群敞开一条道来,由王审潮带领四方来使上前对新人祝贺。

王审潮从亲卫手中接过一个檀香木盒,递与黄绮,呵呵笑道:“哥哥是个粗人,不善言辞,但是手上有把子力气,若是日后审邽慢待与弟妹,你尽管来刺使府找我,屁股开花对他来说都是轻的。”

顿时满堂嬉笑,奉承之人不时称赞王审潮直言直语,李君则暗笑:闽国历史中王审潮还真经常揍王审知来着,毕竟长兄为父嘛。

王审潮退去后,福州来使陈寅奉上贺词:今有泉州刺使仲弟与蒲田黄氏之女喜结连理,福建观察使特赠佳人玉如意一对,祝二位新人百年琴瑟,瓜曡延绵……

堂内堂外随即一片赞声,陈寅贺词完毕,不时多瞟了一眼玉扇后的黄绮,心有不甘地迈步首座。

私下曾听如今刺使府的文事陈峤说,这陈岩之子陈寅曾多次前去晋江追求黄绮,奈何黄绮都未曾正眼看过他一眼,就在王氏三龙要攻打泉州之际,陈寅还死守在晋江不愿离去,倒也是个痴情种子。如今看着心仪之人拜堂成亲,又是何等心情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寻唐问宋》,方便以后阅读寻唐问宋第七十八章 拜堂成亲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寻唐问宋第七十八章 拜堂成亲并对寻唐问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