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琉璃、玻璃

作品:寻唐问宋|作者:盼夏小师弟|分类:历史|更新:2020-04-24 12:19:11|字数:4830字

指南针在古代亦为司南,后世多认为其发扬与宋元时期,其实在唐之前燕赵地区的邯郸就已经广泛应用与辨别方向,以邯郸为中心燕赵地的武安极有可能就是指南针的故乡。

到了唐代已经出现了便于携带类的指南针仪器,但绝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指南针,唐至宋这一段时期,指南针还处于一个过渡时期。

至于为何到了宋代指南针、活字印刷书等科技突然如星辰般迸发而出,这其中的原因应该是唐末至宋这两百年的战争。

战争是一把双刃剑,它摧毁的一面自不用说,是极为残酷的,但战争同时也会将所处时代的科技提升至一个更高的阶段,原因很简单,那些所谓的政治家、野心家,想要与对手竞争,就必须在兵器、材料、物质等各个因素上取得优势,这对一些特定领域的技术会有揠苗助长的功能。

待战争结束,来到了一个相对平缓的时代,从战争中流入民间的科技再经过劳动人民智慧的开发,又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领域,从而将整个时代推进,就像现代的科技多是受二战影响。

当然,这些话书本里看看就行了,千万别与人吹牛的时候拿出来显摆,毕竟和平来之不易。

作死式BB完了,书归正传,当张延鲁惊叫出‘司南’的一刻,也就意味这个时代已经悄然迸发了一场科技革命,虽然微小,但它的影响,后世人有目共睹。

蒲诃栗似乎更相信是神明指引,反复试探几次后,深邃的眸子泛起一丝疑惑:“适才见李兄弟用针在发丝间来回摩擦,才有了神明的指引,是否每次需要指引方向时,都要如此这般?”

闻言,泉州商客哄堂大笑,张延鲁扬起一副和蔼的面容,为他解释道:“用针在发丝间摩擦是为了让其具有一定磁性,而磁铁可以指向南北,想来蒲都长也见过磁石,只需制作一个标有方位的木盘,将磁石磨成针状,装在木盘上,以后在海上就不必因为天气原因而失去方向了。”

“现在可以商量出海的事宜了吗?”见蒲诃栗惊讶中脸上喜色油然而生,李君趁热打铁追问道。

“可以,大大的可以啊!”俊俏的蒲诃宜急声应道。

重新落座后,藩客们嘴中依旧在讨论指南针的神奇,李君向蒲诃栗敬了一杯酒,胸有成竹道:“既然可以出海了,那咱们就先说说关税一事。”

“关税?”张延鲁大惑不解,泉州商客亦是闻所未闻。

蒲诃栗确是泛起一丝笑意:“李兄弟说的关税是何物?”

哎!是你逼我的,就别怪我撤了先前递上去的梯子了。李君起身走近蒲诃栗的桌案前,上下打量一番,商人的狡诈在蒲诃栗眼中一闪而逝:“蒲都长这几年不出海了,恐怕不知道海商每登录一个国家,都需要为当地缴纳关税吧?”

身为泉州刺使府司仓参军的陈岘对于税赋一词十分敏感,经过李君这么一说,他恍然大悟。

蒲诃栗没有作声,他们这些藩客的先祖远游至这个东方国度后,每次都是敬献一些奇珍异宝就可以在海岸交易,若是这个东方国度的国王大度,还会反馈一些精美的礼品,他们时常也会与国王亲自交换物品。

而在海上途经的其他国度就不是如此了,他们每登录一个海岸,就必须让当地的管事从所带商货中抽取十分之一,也就是李君口中所说的关税。

短暂的接触,蒲诃栗已然对李君有了了解,知这件事肯定是瞒不住,随挤出一丝勉强的笑容:“确实有此事,不过我们这些藩客每次回来后,都会向你们的皇帝敬献珍宝,若是还要像其他国度一样缴纳关税的话,那我们一趟远游下来也赚不到多少钱啊。”

张延鲁没有听过关税一事,倒是觉得蒲诃栗说的不错,这就像是一个商客进入了一个霸王的地盘,已经奉上了保护费,你还要再收人家其他费用,莫不是是有些欺人太甚。

可从国家的角度来想,他倒是觉得李君的话更在理一些,这些藩客往常只是敬献一些奇珍异宝,就可以获得在泉州贸易的资格,而他们每年两次回返赚的银钱可比那些奇珍异宝要多得多,相比之下,李君所说的关税,似乎更是一种有效管制藩客的办法。

却见李君呵呵笑道:“蒲都长要明白,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大唐的下一任皇帝还不知是谁呢,你们想要在泉州贸易,首当其冲就是与我们交涉,关税自是必然要缴纳的,至于你们向皇帝敬献,是彰显你们大食国与我们大唐的友好,与税收之事扯不上关系。”

闻言,陈岘在一旁露出了一丝狡黠,他虽然对李君颇有看法,但这家伙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先是递了一个司南的甜枣,现在又拾起关税这个大棒槌,任蒲诃栗再狡诈,怕是也难逃这小子的算计了。

说来也是,若这些藩客每次回来,能从他们所带货物中抽取一些关税,那么泉州日后可就真的富可敌国了,思索间,陈岘不由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心中暗道:一定要把这个收取关税的职位搞到自己名下,这可是个肥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寻唐问宋》,方便以后阅读寻唐问宋第八十二章 琉璃、玻璃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寻唐问宋第八十二章 琉璃、玻璃并对寻唐问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